广州的老人有点幸福,眼下他们不必为吃饭问题操心了。据新华社近日报道,广州为解决老人吃饭问题,从2016年开始推广老人饭堂,建立了老人饭堂952个,实现了街道、村居全覆盖,着力为空巢、独居、高龄、失能老人解决吃饭难题。读到这样的新闻,对老年人来说不啻在炎炎之夏吃到了可口的冰激凌,令人精神一爽。
世界上什么问题最大?答案是吃饭问题。随着年岁增长,体力渐弱,一日三餐,买菜烧饭,尤其在酷暑寒冬,确实有力不从心之虞了。我的担心并非一己之忧,与一些老年朋友谈起这个问题,大家都有同感,尤其是上了岁数的老人,都希望社会能够伸出援手解决这个难题。举办老年食堂不啻是一种最佳选择,但是由谁来出面组织,又有谁来监管落实呢?
据说在绍兴,早就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是难度很大,例如场所、人员、支出等等这些问题谁来兜底?也有人认为这是个烫手山芋,老人难弄,口味不同,习惯各异,众口难调,这样的饭堂吃力不讨好,是很难办好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所以在绍兴除了极少数社区村居设有老人食堂,基本上没有像广州这样普及化的、惠及大多数老人的饭堂。
流行语说得好:办法总比困难多。强调这种困难那种困难,就是不体谅老人的困难,就是没有将关爱老人真正提到日程上、落实在行动上,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想想广州,论城市规模,人家是超级大城市;论老年人口,人家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已达161万人;论专门为老人服务,人家办的老人饭堂多达952个,覆盖了全市城乡;论困难,新华社在报道中没有涉及,可想而知要为这么多老人办饭堂,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面临的困难何止万千。但是结果呢?广州硬是将老人饭堂办起来了,在全国关爱老人方面走在了前列,值得大家学习效法。
其实,在这样的饭堂吃饭,老人们吃的不仅是饭,更是一种慰藉,一种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人生老年最难过,但人总是要老的,今天的老人或许就是明天的你,关心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你。浅显明白的道理还用多说吗?
如果你到绍兴的菜场走一走,你会发现在这个交易场所,买方大多是银发一族,有的老人已经七老八十了,行动也颤颤巍巍,可还是提着个包包与菜贩讨价还价,为了吃饭他们不得不克服行动不便的困难,继续做着买、汰、烧这桩人生最琐烦的事。问其子女呢,子女为何不尽尽孝道呀?要知道在绍兴,子女供职在外地的不知有多少,如此留下的空巢老人又有多少。何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问题社会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老年问题不再是家庭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因此,关爱老人首先是社会的良知,更是社会的责任。那么,过问老人吃饭问题,设法解决老人吃饭困难不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