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会上会下讲话,出现一种新鲜的语言转向。原来那种刻板的格式化套话少了,充满生活味道、情怀满满的大白话多了。翻来覆去的车轱辘话少了,对接时代、新意迭出的词汇多了,让人有新鲜嘹亮之感。特别是一些地方干部,围绕抓发展、促投资、兴产业、惠民生等中心工作,不断吸收来自企业界特别是互联网业界的新用语,再加上一些来自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的“概念”驱动,使得行政文本越来越时尚化甚至学术化。
干部的话语体系变化,与其学识水平、个性态度密切相关,也与其身边的秘书、班子成员、接触对象中“高知”比例越来越高有关,他们的教育背景也对行政文本的语言体系起到了创新再造的推动作用。这种行政文本的创新,除了工作需要,还起到了传递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的作用,值得称赞。
但是,概念驱动必须牢牢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不能沦为空对空的语言游戏。新概念来自于新实践,不能为了声势玩概念,指着沙滩画大饼。求真务实、有料管用,才是人民群众欢迎的干部语言。老百姓会盯着那块土地,从春到冬,看它有没有来过播种耕耘的人,有没有长出好庄稼,然后就能判断这个爱说新话、爱甩新词的“庄稼汉”是否有真本事。“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选人用人单位一定要听其言观其行,处理好概念和业绩之间的平衡度,不能看“音高”比“大小”。干事创业,最终靠的是真本领。
话语体系热衷于“概念驱动”,体现在干事创业上,就是赶时髦。比如,近年来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大热,一些地方干部就一个劲往“风口”里钻,盲目急躁、照搬照抄,急不可耐、复制粘贴,使得区域之间产业同质化严重。地方干部对一地一域的比较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不作深入研究,不按照经济规律设计产业路径,而是贪大求洋追风口,使得高质量发展沦为口头上或者书面材料上的风光。对照发展实际,再看某些干部报告或讲话文本中那些光鲜漂亮、新意迭出的表述,简直就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唯实不破。为文要实,有一说一,决不能无中生有、有一生万,干事创业更要实上加实,没有新实践支撑的新概念,只是不能实证的“话术”。干部说话做事要讲实功,杜绝过分追求概念驱动,多到一线去,在现实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新实干,少耍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