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著名慈善家田家炳去世,享年99岁。
从来没有一个富豪的去世,能引发那么多的共鸣。从昨天起,朋友圈几乎成了“田家炳纪念圈”,大家脑海里的“田家炳印记”被不断地唤醒。
一个同事说:记得那时,田家炳楼是整个校园唯一有空调的楼。一个网友说:高中就有一座田家炳楼,占据了美好的中学时代,今天读到先生的事迹只觉心头一暖。
谁的记忆里,没有一所田家炳学校或田家炳楼呢?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田家炳印记”无处不在。他把个人总资产的80%都用于教育慈善事业,认为“这种捐赠投资回报率较高”。他一共为社会奉献了300所学校,还不包括各种田家炳楼、博物馆、纪念馆……
田家炳早年从广东梅州出发,凭着过人的胆识与智慧在艰难困苦中创下商业帝国。他的大部分慈善捐赠都用于创办中小学,因为“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他还给几乎所有省级以上师范院校都捐赠了一座田家炳楼,间接孵育基础教育。
田家炳并不是富可敌国的大富豪,在1997年金融危机时,因为没钱兑现捐款承诺,他不惜以五六千万卖掉价值上亿的别墅,房款用于捐建学校。
田家炳终其一生都保持俭朴的生活方式,让财富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他坚信“教育医愚”,资助教育是“把钱用在最有用的地方”。
在教育事业与民族大计面前,田家炳把自己放得很低。作为真正的时代精英,他不满足于个人商业帝国的构建,以对教育事业、对民族家国矢志不渝的热爱,践行着“教育强国”的理念。
虽然,就财富的数量而言,田家炳并不是最多的,但他却一生坚信“企业家最重要的是人格”,达到了一代企业家所能达到的高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几乎每天都有新富豪的诞生。但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家却纠结于“财富越来越多,快乐却越来越少”,甚至抑郁跳楼的不在少数。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寄托于禅修达到心灵的宁静。
在不久前举行的王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绍兴闭幕论坛上,有人提出:企业家的烦恼,源于心灵的失衡。经营形势好,会因对社会的贡献大而失衡。企业经营困难,又会因生存的压力而失衡。
一个企业家,只有当对人格的追求超越财富,才能做到内心真正的澄静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