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我市中小学校正式放假。孩子们的假期,就是培训班的旺季。记者调查发现,几乎大多数中小学生家长都给孩子报名参加暑期的教育培训,有的还参加了培训机构组织的出国游学活动。少则二三千元,多则几万元的投入,让很多家长感觉有些“吃力”,但这个钱又“不得不掏”。(7月4日《绍兴晚报》)
在我们“70后”的印象中,暑假应该是最快乐的时光,假期长,作业少,嬉水捉虫玩游戏,睡觉睡到自然醒。如今当了父母才发现暑假之乐早已不见踪影,漫长的暑假竟是烦恼的开始。让孩子在家做个“留守少年”,怕电玩上瘾有损视力;让孩子全天托管补课,经济负担加重;把孩子寄放长辈处,也只能求个安全为主。思前想后,还是学业为重,放假不放松,而且别人家的孩子都关在培训班里“用功”,哪有家长甘心让自家孩子“落后”?只好跟钱包过不去,砸钱送孩子去参加各种培训与补课。
课外培训似乎已成当前学界之风气。学习好的为了确保名次靠前在培训,学习差的为了逆势追赶也在培训,成绩中等的孩子们为了更上一层楼越发被家长押进各式培训班,不跟风报培训班意味着对孩子教育的不重视,投入注定产出,学业亦然,于是各种称为衔接班、精英班、兴趣班、游泳班、全托班蜂拥而至,培训机构的推介电话纷至沓来,孩子们早出晚归,家长们接进送出,一个暑假花费上万元甚至几万元的也常见。
暑假,应该是孩子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美好时光,同样也是增进亲子关系共享天伦之乐的轻松假日,如今却被补课与培训的大山压迫,暑假俨然成了孩子的第三学期。当然,并不是说培训班的暑假就一定不快乐,快乐的暑假就必须远离补课,至少不要让孩子成培训班的笼中鸟,让孩子们利用假期时光感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让暑假变得更快乐些,除了家长理性安排假期培训课程,更要举社会之力消除家长无暇陪伴的后顾之忧。譬如多建些社区图书馆,让孩子能够就近“泡馆”查阅学习资料;探索公益性的小区托管中心,让孩子有个交流活动的场所;学校能否做到“放假不放手”,积极利用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假期推出一些有益的活动;社会各界能否合力扩大假期学生的社会实践面,并通过有益尝试把孩子们从高负荷的暑假培训班中解救出来,则善莫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