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省运会,对运动员文化测试首次实现了项目全覆盖。我市一些运动员因为对文化课不重视,补考测试后仍有21名运动员不合格,结果这些运动员的省运会参赛资格被取消,并受到了通报批评。(据6月27日《绍兴晚报》)
我们常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来形容一些身强力壮的大汉,如果从职业角度来讲,有些运动员大约也适用此语,这是因为某些不够合理的体育人才培育机制,影响了运动员对于文化课的重视与提高。
将学习成绩与体育成绩合二为一,一同作为参加重要比赛的门槛。这一“撒手锏”看上去有点矫枉过正,似乎有点不合常理,但从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与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的角度来看,就能理解这样做完全有必要,了解其中苦心,就能明白此乃双赢之举。
曾经,我们的体育制度一味追求金牌选手,以高强度训练压倒一切的姿态去培育体育人才,虽然造就了一批赛场“尖子生”,但是一旦退役之后,有些运动员便陷入困境,生活无法保障,就职处处碰壁,主要原因是文化知识的缺失导致谋生本领的欠缺,除了运动啥都不会的“偏才”离开赛场之后十分尴尬,也给体育人才的培育机制敲响了警钟。如今,“文体俱佳”的底线划定,为体育人才培育弥补了文化短板,消除了体育比赛领域的偏科现象与门槛偏低,既要四肢发达,又要头脑丰富,这才是新时代体育健儿应有的风采。
其实,不仅仅是体坛,更有其他多个领域与行业,培育全面复合的综合型人才也是刻不容缓,不偏废,抓全面,有底线,划红线,拒绝“白痴”体育精英,拒绝死读书无视客观世界的高分低能。对此,教育界相比体坛现象更应该反思,为什么学生都成了不懂稼穑的考分机器,为什么大学生会干不好一份简单工作,为什么年轻“精英”却经不起挫折心理素质极差,凡此种种,岂非不是人才培育的又一种“偏废”?同样值得我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