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乡村治理是有效的?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规范村级社会组织管理,让“5+X”社会组织在村级事务中各施所长、服务村民的做法颇受启示。(见《绍兴晚报》6月11日3版)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基础和关键。枫桥镇让“5+X”社会组织在村级事务中各施所长,就是以村为单位,整合原先林林总总的非标准化社会组织,如在各村形成乡贤参事议事类、红枫义警(平安巡防)类、乡风文明类、580志愿服务类、邻里纠纷调解类这五大类社会组织,并因村而异建设“X”个个性化团体,分别制定标准章程,真正做到了“群众的事大家办,村里的事商量办,别人的事帮着办”。
乡村“治理有效”的本质和关键,一定是以村民为主体,确立村民的主体地位,重拾村民的乡村文化认同。村里的事,让“5+X”各施所长来解决,其最大优势在于“乡土性”,既充分发挥“乡村”本身的资源优势,尤其是乡村的社会与文化传统,又紧扣“治理”的基本理念,即共同参与的意愿和参与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的和谐与稳定。
村里的事,让“5+X”各施所长来解决,也说明一个道理,乡村治理的好办法就在基层。面对那些热点、难点、痛点问题,究竟该秉持怎样的认识论、方法论,考验着基层治理者的心态与智慧。这就要求基层治理的理念要从“封闭”向“开放”转变,用法治思维创新和加强乡村治理,引导大家用理性合法方式反映诉求,逐渐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从管理理念、模式机制、工作力量等方面加强探索,更好地解决老问题、减少新问题,努力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