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久: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长
“阳明故里,是一个外在环境,而绍兴人的内在,才是践行阳明心学最好的表率。”昨天下午,在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学术论坛开场前,记者采访了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长顾久。在他眼里,阳明心学没有你我他之分,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发展阳明文化,是非常可贵的一个现象,是阳明心学让“大家”变成了“一家”。
从阳明先生纪念馆到何陋轩,再到阳明小洞天、龙岗书院等,以及现在正在建设中的阳明文化园,一直来,贵州在发展阳明文化上走在前列。顾久认为,推动贵州阳明文化研究,主要是长期来有像张新民、王晓这样的学者在坚守阳明文化传承和传播。“其实贵州对阳明心学的研究之所以比别的地方走得快,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党政的倡导,二是学者的勉励,三是民众的参与。”顾久说,目前贵州在前两方面已经做得很到位,正在努力普及到民众中。
“阳明先生让相隔千里的贵州和浙江有了文化上的联系,阳明心学让黔浙两地之间形成了一条无形纽带。”谈到王阳明在浙江与贵州两地的生活经历,顾久认为,绍兴对王阳明的影响,好比一件衣服的第一颗纽扣,是对阳明心学的启动,此后王阳明辗转到贵州的经历,才激活了他对心学的感悟,到最后回到绍兴创立心学,就如同一排纽扣,是顺其自然的成果。“王阳明在贵州的生活非常孤独,正是在他怀疑读书与良知之间的关系时,贵州少数民族人民在自己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还给王阳明送粮食,帮助他修建房子,才让他有了‘知行合一’的顿悟。”顾久说。
“要让阳明心学活在当下。”顾久认为,其实“致良知”就是每个人心底的道德自觉,真诚、不表演,尽管听上去很高大上,有点距离感,但其实每个人心底都有。“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普及。其实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践行得很好,这种良知不是用文字来叙述,而是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就像我们贵州一位小伙子冬天去街上要水喝,没有被拒绝,甚至有人给他提供热水。这就是践行良知。”顾久说。
针对目前绍兴正在打造的阳明故里,顾久先生表示,“建筑的外在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让阳明心学变成老百姓的东西。如果在外面说起绍兴,大家会说一声,‘哦,是那个阳明心学圣地啊’,那么践行阳明心学普及就到了至高点。”他期待绍兴发展阳明心学美好的明天,更希望贵州修文县和绍兴之间可以就阳明遗存多走动、多沟通,因为在心学面前,大家都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