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王阳明少年时,生性豪迈,胸怀大志,想干一番事业。十一岁时,王阳明来到京城,喜欢舞枪弄棒,游山玩水,自然率性。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此时是状元翰林,在准备接儿子来京城时,他就已经为儿子的一切作好了安排,包括起居饮食和学业。亲自调教儿子,是王华这次最为主要的目的。由于王华常年在外的缘故,儿子王阳明受其祖父王伦的影响极深,虽然王伦教育子女十分严格,但是对这个孙子又多少有些溺爱,所以王华把王伦和王阳明一起接到京城,既是抚养尊亲,也是为了亲自管教儿子。
王阳明慢慢熟悉并且适应了京城的生活后,王华便安排他去附近的私塾读书。这让尚沉浸在兴奋中的王阳明感到些许不满。毕竟,比起外面繁华的花花世界,私塾里的《三字经》《百家姓》的确是枯燥乏味了一些,更何况,这些书本,他在家乡的时候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
但是,王阳明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只得每日勉强前往私塾读书。时间久了,王阳明便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了新的乐趣,那就是四处游玩。因为王阳明在上学的路上,要经过一条很繁荣的商业街,街面上吃喝玩乐,应有尽有,这让王阳明兴趣盎然。
他一有时间就和同学到街上游玩,尽情地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看小商小贩们叫卖,注视各行各业的人做他们自己的各种看来有趣的事情。
没多久,王华就发现了王阳明这个小秘密,他非常生气,并且严厉地训斥了王阳明。王阳明生来豪放,不愿被规矩拘束,所以经常偷偷跑出去,和外面的小朋友们玩“战争游戏”。王阳明自制了大大小小的旗帜,让小伙伴们举着,侍立在四周,他是大将,坐在中间,指挥着大家忽左忽右,就跟排兵布阵一样。
王华获悉之后,怒斥道:“吾家世以读书显,安用是为。”
王阳明问:“读书有何用处?”
王华道:“读书则为大官。如汝父中状元,皆读书力也。”
王阳明问:“父中状元,子孙世代还是状元否?”
王华道:“止我一世耳。汝若要中状元,还是去勤读。”
王阳明笑道:“止一代,虽状元不为稀罕。”
王华听罢,更感愤怒,把王阳明痛打了一顿。对于王华的担心,王伦却毫不在意,他觉得王阳明不是一般孩子的贪玩懒读书,而是另有奇志,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个大人物。
二
有一天,王阳明在市场上闲逛,看到有人卖金丝雀,他非常喜欢,就想买一只,但没带钱,多时把玩,那人觉得王阳明玩了金丝雀,又不存心买,就不让再看,最后两人就争吵起来。恰在这时,有一个道士从王阳明身边经过。道士对王阳明的面相十分惊讶,对众人说:“此子他日大贵。当建非常功名。”于是出钱买下金丝雀,送给王阳明,并且摸着王阳明的头说:“吾为尔相,后须忆吾言:须拂领,其时入圣境。须至上丹台,其时结圣胎。须至下丹田,其时圣果圆。”接着又嘱咐他自重自爱:“孺子当读书自爱。吾所言将来以有应验。”
王阳明当时毕竟年少,对这番话的理解只拘泥在一个“圣”字上。王阳明自认为仕途并非读书的最终途径,成为圣贤才是归途。成圣的思想已深深地烙在王阳明的脑海中了。
三
有一次,王阳明问私塾老师:“何为第一等事?”塾师回答:“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怀疑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王阳明父亲王华闻之笑着说:“汝欲做圣贤耶?孺子之志何其奢也。”
王阳明自己少年立志,坚守志向,不忘初心。他也以立志教导鼓励弟子。在南京的时候,其弟守文来问学,王阳明认为,做学问首先是立志,先明确方向,才能走好路。他说:“夫立志亦不易矣。孔子,圣人也,犹曰:‘吾十有五而志与学,三十而立。’立者,志立也。虽至于‘不逾矩’,亦志之不逾矩也。”王阳明在给弟子讲课的时候,多次以立志启发他们。王阳明在江西的时候,有个浙江永康人周莹,千里迢迢去请教,快离开的时候,王阳明写了《赠周莹归省序》。
王阳明问:“你从永康来,有多少路啊?”
周莹答:“千里迢迢。”
问:“路远啊,坐船吗?”
答:“先坐船,然后又步行。”
问:“辛苦啊,在这个六月夏天热吗?”
答:“途中太热了。”
问:“真是艰难,备了资粮和童仆吗?”
答:“中途童仆病了,只好把童仆留下做抵押,借了粮食自己独身前行。”
问:“这真是更难了,你远道而来,而且又这么劳苦,为什么一定要来听课呢,难道有人强迫你吗?”
答:“我周莹投在老师门下,虽劳苦艰难也是高兴的,即使来了就要回去,哪有人强迫我呢?”
问:“所以我认为你已得到了一个法宝,你想到我这里的时候就到了我这里,不依靠别人就办到了。当你有志于圣贤之学的时候,你也能成为圣贤,而不需要依靠别人。你舍舟从陆,捐仆贷粮,冒毒暑而来,则又是哪里得来的法宝呢?”
弟子跳起来拜王阳明:“我千难万险拜访老师,手握法宝又很迷惑,听了老师的指点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呢?”
王阳明说:“你有没有看到过烧石灰石变石灰的过程?火力具足,冲水而化,你回去后,在圣人之学上就应加足火力,我将准备好满担水等你再见。”王阳明点化周莹的办法很特别,从拉家常中,突然切入立志,而周莹拜见王阳明正是立志的表现。王阳明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一个人能否成为圣贤,完全是由个人决定的,他对周莹的教导,就是启发周莹立志很重要,然后有足够的火力,石头就能变成石灰。
人生当立志,立志要正确,志向对于人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正确的志向,会使人生的道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错误的志向,会使人生的道路沿着错误的方向发展。所以,只有树立正确的志向,我们才能朝着好的方向前进,人生才能取得成功。
四
王阳明在龙场讲学期间,有一个叫傅凤的弟子,立志成为一个孝子,跟王阳明一边听课,一边猛攻科举业。
但因为傅凤很穷,他总是吃不饱,加上拼命读书,后来身体越来越不好,最终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然而为了养活父母和弟弟,傅凤在重病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读那些科举之书,但是王阳明的一些学生总是想尽办法让他以自己的身体为重,告诉他,这样坚持下去,只能让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这种情况下最好还是先保重身体才是上策。傅凤为此心中特别烦闷,于是去请教王阳明。
王阳明听后叹息地说:“你啊,一生立志孝亲,却因此陷入到了不孝的深渊之中。”傅凤听完后非常吃惊地问:“先生,我想尽办法去做官赚钱来养活父母和弟弟,这怎么成了不孝了?”王阳明听后反问道:“你为了科举,为了做官赚钱而照顾自己的父母和弟弟,却因此把自己搞成病夫,这难道是孝吗?”
傅凤听后非常疑惑。王阳明此时又说:“看你现在这病怏怏的样子,你自己觉得能考上进士吗?”傅凤听后非常坦诚地回答:“不能!”王阳明接着说:“你现在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不要说无法参加科举,得不到官职,就你现在的身体状况,不要说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兄弟了,恐怕还要让你的父母来照顾你吧。你说,你这是大不孝,又是什么?”
傅凤听完这番话潸然泪下,随即请王阳明为他出个主意。王阳明回答道:“宇宙中最真最好的孝,就是不让自己的父母担心。只要知道了这个,就知道如何去孝顺自己的父母了。”孝顺父母,物质条件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安心。
从傅凤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立志尽管很好,但是如果立志的方向错了,那就会偏激,那就会走向错误的道路,这样下去是十分危险的。
王阳明关于立志的许多思想,既是他自己一生遵循的准则,也是他启发、引导弟子的教义,他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向圣贤的。
漫画:
(连环画由绍兴博物馆友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