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淡出江湖多年的老字号“望江楼”商标正式易主。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纷纷期盼“望江楼”再续辉煌,其主打产品“喉口馒头”重新发扬光大。“望江楼”创始人的后人更表示,将为重建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让“喉口馒头”这道名小吃重新成为绍兴美食招牌。
尽管这些年来,我们早已习惯了商界的大浪淘沙,见惯了商场的“城头变幻大王旗”。但关于老字号沉沦抑或复兴的一条信息、一个举动,仍能牵动众人的心,引来诸多关注的目光,甚至引发一连串的追忆与思索。早几年的“荣禄春”“兰香馆”等是如此,最近的“望江楼”也不例外。
老字号之所以如此与众不同,缘于它们都经过历史的风尘,都镌刻着记忆的年轮。一提“望江楼”,人们就情不自禁地想到它当年所在的位置,忆及当时生意兴隆的场面;一提“喉口馒头”,有人甚至油然忆起小时候爸爸带他去吃早点的温馨时刻,仿佛重新品尝到了留存舌尖的滋味。“老字号”就这般安放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情怀。
不难发现,这种情怀,有着时代背景、历史渊源、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但其中最为人所珍视的,无疑是深镌其中的匠心。无论是外人描述的,“‘望江楼’的‘喉口馒头’上桌时摆放很有讲究,所有的小口都会朝客人摆放,为的是客人夹着馒头入口时,不容易把汤汁洒出。”还是望江楼后人描述的,“客人购买‘望江楼’馒头送人时,盒子上都会敲上‘浙绍望江楼德记馒首店信缄’这枚印章,这表示爷爷对自己店里的产品负责。”都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术到极致,几近乎道”。一流的心性方能锻造一流的技艺,一流的技艺方可成就一流的伟业,可以说,正是凭着对工匠精神的坚守,早年的“望江楼”赢得了众多忠实客户,取得了诸多非凡业绩。
老精神不能丢,老路径则必须改。许多老字号之所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或因盲目地求变现、求速度、求关注,让工匠技艺变得马虎,最终“泯然众人”而为市场所弃。更多的则是无法找到与现代生活有效衔接的切入点,在营销模式、传承人才等方面裹足不前,难以焕发新的生命力。因此,在保持初心、维持匠心的同时,创新同样必不可少。事实上,近些年来,关于老字号创新的消息并不少:“狗不理”跨界卖咖啡,“百雀羚”被选为“国礼”赠送外国嘉宾,“同仁堂”“震元堂”等一批老字号企业则建起现代企业制度跻身资本市场。原先差不多是“怀旧”代名词的老字号,已悄然糅进了时代新风。老品牌与新模式完美叠加,依旧可以“走在春天里”。
老字号是绍兴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如果老字号自身坚守匠心,创新前行,政府部门能在政策、财力上适当予以扶持,谁说不能实现“人生既可超百载,何妨一狂再少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