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拥抱大湾区 发展大绍兴 >> 新闻
拥抱大湾区 发展大绍兴
高质量发展的激荡
——首届绍兴发展大会启示录之二
2018年06月13日 08:02:44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这是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激荡。

在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前,绍兴正在拉开架势积蓄动能。如何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念好“两业经”、唱响“双城计”、打造“活力城”,首届绍兴发展大会为之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在迈向现代化强市的征途中,这次大会如同打开了一扇窗。在各种观点理念碰撞中,一次次头脑风暴后,绍兴将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格局、更科学的谋划,迎接机遇和挑战。

新与旧的辩证法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动能转换。

近年来,我市一直不遗余力提振实体经济,全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取得显著成效。去年,绍兴规上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3.3%。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我市各行各业层出不穷。

发展大会考察期间,不少嘉宾也对绍兴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印象深刻。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毅军说,大数据、云计算、共享经济、人工智能这些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成果,在绍兴很多产业领域都得到嫁接,这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强的后劲。

在新的发展阶段,传统产业怎么办?一个个响亮的回答,鼓舞了企业家们的信心。

“传统产业大有可为。”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守卫分析道,去年绍兴重点传统产业产值、销售、利税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传统产业仍然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绍兴的发展之基、富民之源。

抱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他在发展大会上的演讲,至今让很多干部和企业家记忆犹新。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争制造业,绍兴企业千万不要盲目舍弃,说传统产业是夕阳产业,轻易就放弃了。”樊纲说,中国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大的消费市场,产品的订单永远不会少,只不过会分散。这些年,很多企业经营不善的原因,就是看不起自己的行业,如果自己都不专注不坚守了,还怎么能办好企业?他认为,绍兴企业可以从低端向中端发展,提升附加值,去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市场环境。现场的掌声证明,樊纲的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和共鸣。

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绍兴,在城市建设发展上,在古城新城联动中,同样面临着新与旧的抉择。

“古老的东西同样可以激活。” 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会长李力听说绍兴将启动古城非遗创建工作非常高兴,他说,如果能建设一所能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演绎的非遗艺术学院,绍兴的古城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绍兴城市建设中的亮点。

在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许溶烈看来,做好新与旧的融合并不难,关键要有创新思维。“只要肯动脑筋,不管是传统的产业、传统的文化、传统的建筑,都能在新时代发挥出它的价值。”

高与低的变奏曲

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链的高端进军,一直是绍兴在制造业上孜孜追求的方向。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曹春晓对绍兴经济未来寄予的最大期望。他说,高端装备处于制造业的价值链尖端,更是产业链核心,这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也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高端装备制造一旦形成气候,地方经济必然会出现绿色且可持续增长的态势,绍兴也必然成为一个科技高地,引领其他产业齐头并进。

但以“低小散”为主的制造业,未来是否全无机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认为并非如此。

袁东明关注到前段时间新昌轴承行业所做的一项努力——在65家轴承企业中推进智能化改造。这一典型的被视为利润薄、投资少的低端加工制造行业,在采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进行管理后,有效产出率提高20%,行业平均综合成本降低15%,劳动用工减少50%。这一模式甚至破解了在中小企业中推广智能制造的“世界性难题”,吸引了全球最大的轴承制造商SKF集团带着项目落户新昌。

“中小企业要进行智能化改造,重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袁东明认为,绍兴可以围绕轻纺、珍珠、化工等优势产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互联网+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为绍兴传统企业赋能,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旦一个行业做到了所有产业链上应有尽有,它就变成了世界独一无二,自然成为这一产业无可替代的高地。”

来到绍兴,这座城市递上的第一张名片必定是文化名城。但是,绍兴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低层次、粗放型、碎片化的。如何向更高层次、更高效率提升,这是一个大课题。

从绍兴小山村走出去的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谢国明,对绍兴深厚的文化有着深深的感情。但他认为,这既是优势又是劣势。“优势在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厚积薄发的资本,劣势在于过于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容易让人浸入其中,难以跳出来从更高的视角更广的视野进行思考。”

在谢国明看来,文化是源、创意是流、产业是瓶装的水。优秀的创意,不仅能够发掘资源,而且能够无中生有,迪士尼就是无中生有的优秀创意。“只有具备了无中生有的勇气和创意,创造出新的审美体验和消费体验,才能帮助绍兴跳出资源的窠臼,成为真正的文化高地。”

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说,绍兴要打造文化高地,必须旗帜鲜明、主题突出、站位高远。

“主题是什么?是文学之城的IP。”周令飞给出的建议是:聚焦文学主题核心,打造中国文学小镇,汇聚天下文学大咖和粉丝,成立“大师对话”全国经济总部,发展文学创作产业,拉动创作者IP经济。“只有这样,绍兴才能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学新高地。”

内与外的交响乐

区域发展,既要向外看,抓住历史机遇,配置各类资源;也要向内看,发挥潜在优势,打好自身品牌。

在这次发展大会上,不少嘉宾在演讲中提到了“虹吸”这个词。

“放开胸怀朝杭甬看齐,对绍兴而言既是机也是危。”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院长赵燕菁将大湾区比作“弱肉强食”的丛林,绍兴正处于湾区的“四战之地”,可谓“机中有危”。“很多大城市周边地区可能遭遇‘灯下黑’的窘境,周围的大城市都有可能来吸取你的资源。”

赵燕菁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要避免‘跑龙套’的角色,需要找准机会和定位。”他认为,绍兴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是要沿着杭州、宁波的轴向发展,贴近萧山、大江东地区,制造出区域性的价格洼地,展开差异化的发展。“只要找准定位、定好方略,绍兴就犹如当年的深圳、如今的东莞一样,在湾区的发展中同样能够脱颖而出。”

而浙江省委原常委、杭州市委原书记王国平对绍兴的城市发展,有着不同认识。他认为,绍兴不仅要处理好与杭州和宁波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

对于向外看,王国平认为绍兴还做得不够。他说,城市国际化是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共性,是大湾区、大绍兴建设的应有之义,是城市参与国际竞争、抢占制高点的战略选择,要在政府管理、经济贸易、社会服务、城市设施、科教文化、生活居住、市民观念等方面全方位国际化。“绍兴要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中争先进位,而不仅仅是在国内层面争先进位。”

事实上,王国平的话可以作为杭州这十年来发展的注脚。以打造世界名城为目标,杭州这些年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如今在伦敦街头的公交车上,甚至能看到西湖的广告。

大湾区给了绍兴百年难遇的机遇,但如何抓住还要靠自己。

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在发展大会的演讲中讲到,当年常香玉一个戏班子,走南闯北,不仅养活了戏班子,而且还为国家捐了一架战斗机。听到这里,很多人很自然地联想到绍兴的“四千精神”,这恰恰是绍兴能有今天辉煌最重要的原因,也正是建设大绍兴最重要的资本。


作者:裴金红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