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道山塘
每天午后,诸暨市店口镇三江口村党总支书记刘文峰都会来到下陈自然村新建的水泵房,为村里的多个水塘泵入活水,然后再逐个检查水塘水质。因为有了这个水泵房,刘文峰少了往年入夏时对于村内水塘水质的担忧。
三江口村地处浦阳江东江、西江、枫桥江三条江河交汇带,因地理位置等原因,村内水体以不流通、不更新的闭塞塘为主。尤其在下陈自然村,有4个小微水塘长年水质堪忧。以往天气一热,这几个水塘就会爆发绿藻,变色发臭。
好在经过去年的剿灭劣V类水行动,水塘的黑臭问题解决了。为保证治水的常态长效,三江口村建起了一个水泵房,一头连着浦阳江,一头连着村里这4个水塘,浦阳江的汩汩江水激活原本闭塞的塘。
在刘文峰的指引下,记者在水泵房附近看到了一个仅百余平方米的小塘,此塘水体清澈,石坎牢固,绿植环绕,景观虽小却颇显雅致。“这个小塘叫窑道山塘,别看它现在是一个靓丽的小景点,在‘剿劣’之前它可是个没有名字的臭水池,特别是到了夏天,满池子发臭的黄色泡泡。”刘文峰说,当时经过专业检测机构检测,这个淤泥深厚、杂草丛生、水体发臭的小塘被确认为劣V类水体。
“反正这塘也派不上用场,不如把它填了?”三江口村曾为这个“病入膏肓”的小水塘犯过难,村民们也建议过填埋了事,但刘文峰考虑了数日,还是没有同意,因为这个不起眼的小水塘背后承载着一段特殊的村情历史。
因为特殊的江岛地形,以前,三江口村人出入只能依靠渡船,村民们大多聚集在村里的窑道山旁做烧窑工作,然后通过水路把烧好的瓦片运送到绍兴、萧山等地。为了洗涤与日常用水方便,上世纪70年代,村民们在窑厂旁边合力挖了一口小塘,它见证了三江口村瓦窑业的兴衰全历程。2000年左右,省道东复线贯通,三江口人有了更为方便的陆路交通,瓦窑产业也随着店口镇五金产业的兴起渐渐没落,这口小塘也就逐渐被废弃。
那时,村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尚不强,环卫设施也并不多,水塘不再有使用价值后,大家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倒进塘里,水塘水质每况愈下。
“填埋水塘违背治水的初衷,不如让它重新变回当年的样子,保留村里人的一段回忆。”刘文峰说,于是,在村党总支的统筹安排及党员干部的通力协作下,村里通过全面清淤换水、种植狐尾藻等一系列措施,极大改善了水体环境。“水体流通才是长效保洁的根本。所以我们借浦阳江在侧的优势,把村里4个塘串起来,挖水管、修水泵、引活水。”原来的臭水池华丽转身,彻底摘掉了劣V类水的帽子。
随着“五星达标、3A争创”的推进,三江口村决定在村内设置具有本村特色的景观节点,村里党员、干部们觉得窑道山旁的瓦窑旧址十分契合要求。于是,大家把这口见证三江口瓦窑历史的塘取名为“窑道山塘”,并在塘边围上了纯白的护栏,植上了绿树红花,设置了党员责任岗,还请了专业设计师结合周边浦阳江及田园景观,把窑道山塘打造成了一个景观小品。
4月,窑道山塘被评为“绍兴市最美小微水体”,刘文峰在塘边的白墙上写上了几句话:“浦阳江畔,窑道山下,一池春水。党群合力,共谱治水护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