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绍兴工业等遗产项目普查及规划研究》出炉,以1980年以前为准入时间,共调查筛选出工业遗产30处,覆盖酿酒、造船、军工、机械等门类,代表了绍兴城市工业发展的历史特色和文化记忆。(5月23日《绍兴晚报》)
工业是一个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工业也在历经大浪淘沙,生死存亡。一些传统工业虽然未能在新经济浪潮下涅槃重生,但其曾经的辉煌足以成为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遗址或档案自有其存世价值。像这次普查筛选的工业遗产中,上虞窑址群、王宝和酒厂旧址、新四军后勤兵工厂旧址、霞堡茶厂旧址等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旧址遗存,都因其特有的工业文化价值而被打捞拯救,更有像王星记扇厂、仁昌酱园、漓渚铁矿等历史悠久但还在运行的活着的工业遗产。
对于工业遗产,有关部门明确了“分类保护、动静结合、多元利用、彰显特色”的保护原则,从中可以看出,保护方式并不刻板,利用之意有所体现。但我认为,工业遗产因其带有较强的可看性与参观性,应该更好地做深“激活”文章,通过与工业旅游的规划与融合,把工业遗产做成“活的文化”,让遗址活起来,让文化动起来,让历史好看起来,使“越字号”工业遗产在可观可游中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开发。
去年岁末,第二届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命名10个我国首批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其中有矿山公园、工业博物馆、茅酒之源、长影旧址等,新昌达利丝绸世界旅游景区作为浙江唯一的工业旅游基地入选,这意味着我国的工业旅游已经启动,活着的工业文化与有待激活的工业遗产都将成为全新的旅游资源,成为丰富旅游产品类型、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抓手。
工业遗产旅游源于西方,旨在对250多年来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大发展时期物质性的工业遗迹和遗物进行记录和保护。矿厂、电站、蒸汽机、制造业都是工业文化遗产与工业旅游资源,在保护性开发过程中,让这些遗存的资源通过参观、体验、操作等方式,满足游客“求新、求奇、求知、求异”的旅游需求。因此,让工业遗产活起来的载体必须是文化旅游,让遗产活得更好的方式必须是文化附加值的提高。
目前,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开发一般有五种模式,即主题性博物馆模式、公共游憩空间模式、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创意产业园区模式、区域一体化模式。我市30处上榜的工业遗产该如何提高文化附加值也需要分门别类视自身价值而定,譬如酒厂旧址就不适宜重复建设黄酒博物馆,可以迁聚黄酒小镇;扇厂酱园等还活着的工业遗产,则宜采取购物旅游相结合的模式打造;再如铁矿铜矿等矿区,可规划变身公共游憩空间,满足游客探奇心理需求。
工业遗产因产业性质不同、发展历史不同以及存世意义的不同,具有各自的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和科研价值,代表着各个历史阶段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不同时期城市的发展特征,因此要让工业遗产活化并产生新的价值,关键在于融合当下,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