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经济主要是指处于海湾附近的城市群或者都市圈依托海湾运行的一种经济形态。湾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都市圈经济形式的一种,也是经济发展形式中较为重要和高级的模式。现有国内外一些成熟湾区经济体的发展轨迹,都是从港口产业发展起步,慢慢演变成工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最终走向科技创新发展。
一、中等城市利用湾区发展案例
1.东莞市:明确“两个中心”,融入湾区建设。东莞市以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为发展路径,积极融入参与湾区建设。在发展谋划上,东莞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框架,制订了十大行动计划、十大重点督办项目和30项重点推进工作。在推进举措上,一是开展“倍增计划”,全市选取1260家试点企业给予扶持,力促企业在3~5年内实现规模和效益倍增,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二是实施“园区统筹、片区联动”战略,在不改变现有行政架构和空间范围的前提下,将全市划分为6大片区、14个重点发展先行区,通过园区管理体制、开发模式创新等措施,形成联动发展新格局;三是在融入平台上,选择滨海湾新区作为接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对外开放平台,使之成为融入湾区经济的桥头堡。“东莞塞车,世界缺货”的蝴蝶效应,曾是东莞与世界发生共振的生动诠释,如今以“两个中心”为目标,融入湾区战略,巩固和提升制造业优势,是东莞追求与世界共振的新触发点。
2.横滨市:湾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典范。横滨成功融入东京湾区经济的主要做法有:一是推动贸易便利化,重点降低国际物流成本,减免港口、远洋轮船等费用,延长服务时间,简化和加速港口物流的通关手续,特别是从2005年起横滨港为海内外码头客户提供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服务。二是拓宽国际贸易渠道,横滨港地理位置优越,为日本贸易额最大的国际贸易港。横滨港也十分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计划10年内成为中美国际物流中转港。三是大力发展临海工业,抓住日本工业向大城市产业聚集、向海湾地区聚集的发展机遇,重点发展横滨临海工业区。四是发展总部经济,启动“横滨港未来21计划”,即在紧邻湾区的21世纪地区规划建设了横滨湾建筑群,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了许多日本大型公司总部及机构进驻。
二、绍兴发展对策建议
1.构建湾区先进智造基地
从区域优势来看,上海毋庸置疑是金融中心,杭州必然是科技创新产业的高地,而宁波和舟山必然是港口产业集聚区。从这些角度来看,绍兴不应该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同质化发展。另一方面,绍兴也没有发展这些产业的基础条件,比如港口产业,绍兴存在天然的地理劣势。所以,如何正确定位在湾区经济建设中的角色是政府部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一旦定位失误,非常有可能带来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浪费。我们认为绍兴的竞争优势决定了其应该是杭州湾先进智造基地和长三角生态宜居城市。一是不仅仅发展普通制造业或者传统工业,更多的是发展新型工业,比如芯片制造等产业。二是不仅仅要改造传统产业,同样需要挖掘和“无中生有”一些适合本市发展的新型工业。三是树立一种理念:只要制造业做精做强,一点都不比发展新兴产业差。
2.争取杭绍同城建设规划
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验中可以发现,绍兴的地理位置和地位非常近似广州旁边的佛山。从现有的发展情况来看,穗佛同城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值得学习的亮点。一是必须争取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支持和肯定,不然靠绍兴单打独斗或许很难获得成效。二是杭绍同城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空间优势,两城市中心距离仅60公里左右。三是杭绍人民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都极其相似,产业发展也具有高度互补性。四是杭绍同城化基础设施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比如杭绍城际铁路等。
3.打造湾区一流生态宜居城市
从大湾区的人口流动来看,绍兴具有相对的劣势,一方面杭州宁波的大企业会吸引年轻大学生前去就业,另一方面杭州宁波的服务业水平明显高于我市,所以很多外省人员也会选择杭州宁波作为外出工作首选地。不过如果绍兴能够错层定位城市风格,或许可以创造比较优势。一是突出生态宜居特点。毕竟杭州大城市病明显比绍兴严重,如果能够创造比杭州更好的居住环境,势必会吸引一部分大湾区居民或者游客。二是重点开发与杭州主城区相近的区块,使外来安居的百姓具有一定通勤成本优势。三是重点发展国家级的生态工程,比如建设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四是建设高端生活服务示范区,吸引周边城市居民来绍定居。如果能够形成工作在杭州生活在绍兴的格局,这对绍兴的服务业发展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共享国际空港海港设施
基于建设成本或者地理条件,绍兴不可能单独建设国际机场或者国际港口。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要积极利用周边大城市的国际空港和海港,让这些重大设施最大程度服务于绍兴。二要加快建设快速干道,让绍兴的居民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直通萧山国际机场,特别是南部区域去机场的时间有待缩短。三要加快建设通往宁波舟山港口的货运通道,进一步减少货物进出的时间成本和间接费用。
5.提升人才引进政策力度
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人才,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优秀的人才能为城市带来蓬勃的生机。建议加大人才引进的政策力度,同时也提高现有人才的待遇,比如部分事业单位人员的奖金低于政府公务员,但恰恰我们引进的很多技术型人才处于事业单位中,企业也同理。如果能够既引进人才又留住人才,必将减少周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另外建议提高人才引进政策中的“房票”力度。随着这几年房价上涨和周边城市购房补贴的提升,绍兴引进人才的购房补贴需要进一步提升。
6.打造湾区职业技术教育基地
从杭州湾大湾区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来看,绍兴很难在大型综合型大学的创建中获得比较优势,毕竟杭州和上海具有绝对的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建议绍兴另辟蹊径,主攻小型高端的科研院所的引进或者创建,比如中科院的一些分支研究机构。另外,绍兴的定位是制造业的高端制造,这些产业往往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工人,而这需要职业技术学院或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建议引进一些知名企业大学。
7.建设杭绍通道生态长廊
按照现有的世界三大湾区经济体的经验来看,成熟的湾区内城市和城市之间没有明显的城乡接合部。虽然我们杭绍之间的交通正在逐步衔接,但是实际情况是杭绍中间的区块城市化发展是落后的,满眼望去的景色并不美观,这和成熟的湾区经济不相符。建议加快建设杭绍之间的生态长廊,美化自然环境和视觉效果,尽量缩小明显的城乡接合部。
8.挖掘差异性文化旅游资源
绍兴在大湾区内的另一个定位应该是周边大都市百姓的休闲疗养之地。从城市旅游资源来看,绍兴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上海具有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之美,杭州有西湖为代表的天人合一之美,宁波舟山有海港景点,绍兴具有厚重的讲不完的文化故事。一要错位发展,聚焦核心竞争优势;二要重点挖掘人文旅游资源;三要把二环内的旅游资源保护好挖掘好开发好,把老城区作为整体来规划,连通历史街区、文化景点,发挥规模效应。
作者 绍兴市委党校 宋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