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40周年到来之际,一个历史性机遇又摆到了绍兴面前——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重大部署,实施大湾区战略。
湾区经济的宏大蓝图,迅速点燃钱江两岸澎湃激情。
钱塘潮起,越中响应。“拥抱大湾区,发展大绍兴”,今天,一场近几年来规模空前的大会——绍兴发展大会将如期举行。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是一场八方嘉宾的思想碰撞,这是一次四海乡贤的乡情释放,激起绍兴儿女创业创新的豪情壮志,奏响新时代绍兴高质量发展最强音,必将在绍兴大湾区建设征程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
向北!向海!
历史以来,向大海进发,已深深地融入了越人的血脉。
有历史记载以来,绍兴前行脚步从未停止——北面,是杭州湾,通向广阔的蓝海。
公元前490年,勾践采纳范蠡的筑城理念,在会稽山北麓、钱塘江南岸“定国立城”,濒临杭州湾,奠定越国与诸侯争雄的基石。
2500年城址未变。绍兴珍惜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并没有固步自封。迈入新世纪,在全球化、城市化浪潮的激荡下,树起了从山阴时代迈向镜湖时代,挺进杭州湾时代的勃勃雄心。
向北,再次成为历史的选择。
2002年,绍兴启动实施城市总体规划,迈开“三大组团一个绿心”拓城步伐。镜湖新区、袍江新城、滨海新城……从田野、荒滩上崛起,筑下北进坐标。
2013年,绍兴县和上虞市分别撤县(市)设区,绍兴从一市一区调整为一市三区,总面积扩展到2942平方公里,成为浙江省市区面积第二大城市,城市能级大幅跃升。
杭绍台高速、杭绍台高铁、金甬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风情旅游新干线……伴随交通基础设施跟进,绍兴加速形成融杭联甬接沪的崭新格局。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湾区是现代浙江的空间特征,要突出接轨上海、聚焦杭州宁波一体化发展。
上海、杭州、宁波与绍兴的城市功能定位不同,产城合作空间巨大,立足大湾区,共建“朋友圈”正逢其时。
当前,世界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绍兴发展处在浴火重生、化茧成蝶的重要关口,各种要素、资源的瓶颈制约需要破解;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需要绍兴迸发超常的追赶勇气。
作为接轨杭州、上海、宁波的长三角都市圈核心成员之一,无论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还是杭州宁波都市区一体化发展,绍兴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
机遇稍纵即逝。
徜徉历史长河,我们触摸到绍兴发展独特的基因:创新、开放。
今天的绍兴,获得了一个共同的赞誉:文化之邦。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绍兴从来不缺创新精神。
“鉴湖越台名士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星空灿烂,勾践、王充、王羲之、谢安、贺知章、陆游、王阳明、蔡元培、马寅初、秋瑾和鲁迅……他们思想的灵光已成为绍兴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座城址千年不变的古城,一柄断金切玉的青铜剑,一汪烟波浩渺的鉴湖,一幅风华绝代的兰亭序,一杯醇香的黄酒,一方阳明洞天,一面“枫桥经验”的旗帜,历久弥新,一条浙东运河,绍兴从这里走向海上丝绸之路……所有这一切,诠释绍兴独特的创新精神。
这种创新精神,在改革开放40年中,得到充分释放。乡镇企业发展、国资国企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绍兴如饥似渴扑向机遇,在摸索中探寻科学发展路径。数字枯燥,见证巨变。1978年,绍兴的GDP仅为11.28亿元,而到了2017年,已突破5000亿元。
以开放作舟,与时代同行,绍兴厚重的历史,成为与世界互动的媒介。
1978年,国务院批准绍兴为对外开放旅游城市。从旅游破题,绍兴发展之轮驶上对外开放宽阔航道。2017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997.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达12.4亿美元。到去年底,全市外资企业近6500家。
会稽山麓,大禹陵侧,有樱花树五千。20多年前栽种下的樱花树,如今已成繁茂之林。这是中日友好的象征——1983年绍兴与日本福光町(现南砺市)正式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成为省内最早建立国际友城的地级市。至今,绍兴国际“朋友圈”——友城数量已达45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城有30个。
兰亭书法节、世界大合唱、黄酒音乐节、国际马拉松赛……无一不展示了绍兴全球视野和开放形象。今天,绍兴与2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国际贸易关系,常年在绍兴经商、生活的国际友人达数万人。
在绍兴发展的进程中,有一个群体分外瞩目,他们始终挺立潮头,他们是绍兴发展的主力军和中流砥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越商,正是他们的勤劳与拼搏,铸造了越商精神。
很多人记忆中烙印着这样一幕:用麻袋装珍珠,肩扛手提,挤上绿皮车厢,下南洋贩珠……正是这样的敢闯敢干,世界因此知道,中国山下湖淡水珍珠。
绍兴由资源小市向经济强市跨越的历程中,多少越商从睡地板、啃馒头起家,“走遍千山万水,说遍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凭借坚持不懈、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谱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在应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时,越商展现的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越商负重奋进,以巨大的勇气从“绍兴制造”向“绍兴创造”突围………
聚天下越商,挺进大湾区。如今,新的目标又赋予越商新的使命。
三
2002年10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听取绍兴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绍兴要放在‘长三角’的范围内来审视你们的发展地位,调整发展战略,以内增区域经济竞争力、外强国际经济竞争力为着力点,抓住城市化和开放型经济两个重点。”
在这个特殊时刻,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对绍兴寄予的厚望,融入大湾区,绍兴大有作为。
放眼全球,湾区经济是海洋经济的高级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世界银行资料显示,全球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左右的海岸带地区。国际一流湾区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创新极。
“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绍兴”由此得名。传承振兴,这是绍兴发展永恒的主题。
今天的绍兴,围绕“两个高水平”,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深入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要求,以崭新的姿态拥抱大湾区。
念好“两业经”。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工程,通过强化产业联动、创新驱动、平台带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全力打造杭州湾南翼的先进智造基地。这个春天,15个20亿元以上工业和服务业项目奠基开工,奏响绍兴发展的新篇章。
唱响“双城计”。做深杭甬一体化发展的“大双城计”、三区融合发展的“中双城计”和古城镜湖联动发展的“小双城计”,拉平杭绍甬城市的天际线。推动古城新城联动发展,让古城更富魅力,新城更有活力。
打造“活力城”。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全市各领域各层面改革,不断增强绍兴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以文化为灵魂,促进文商旅有机融合,激活文化生产力。
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最大变量,也是区域发展的最宝贵资源。拥抱大湾区,绍兴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集聚天下英才。去年以来,绍兴相继出台“人才新政20条”、《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
绍兴先贤范蠡曾提出“三与说”:“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讲的是顺应时势、人与万物和谐,这是发展昌盛之基。大湾区建设,绍兴拥抱的正是这样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面对大湾区发展的历史机遇,让我们携手奋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形成更大合力,构筑更大平台,实现更大发展,共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绍兴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