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积极响应“三区融合,拥抱大湾区”要求,科学编制区域交通规划,补交通短板,助乡村振兴,积极构建起以“拥江西进融入大绍兴,向北拓展接轨大湾区”为核心的高品质交通体系,有力助推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
上虞交通。王 辉 摄
构筑大通道
引领区域新发展
炎炎烈日,群贤路东延上虞段二期工程建设工地上一片繁忙。群贤路工程被誉为“三区融合”第一路,是绍兴大城市建设的重要骨干道路,也是今年上虞交通大会战的重头戏之一。上虞段二期工程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以上,预计年底前完工。
上虞以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为契机,编制完成全区1402平方公里的区域交通规划,努力构建以“拥江西进融入大绍兴,向北拓展接轨大湾区”为核心的上虞交通发展格局。规划以杭绍台铁路、杭绍甬高速公路为龙头,合理布局329国道北移、104国道南移以及310省道、305省道、曹娥江上浦船闸等省部级重大项目,努力构建“对外畅通、对内融通、水陆并进、布局均衡”的交通发展格局,并加快推进群贤路三期、区域快速路等相关项目的研究。上虞区交通局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及以后一段时间,上虞交通将迎来新一轮建设高潮,重大交通项目的陆续开建,将助跑上虞新一轮发展。
与此同时,上虞抢抓接轨大湾区发展先机,承启环杭州湾高速交通走廊工程,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工程前期相关工作,展望大道长海公路——进港公路段已经动工建设,计划今年10月份主体完工。同时,深入谋划杭绍甬高速崧厦连接线对地方交通的辐射带动作用,规划线长13.7公里,力争列入高速项目。构建杭州湾园区至城区最便捷通道,实现10分钟通达目标。建设东接余姚姚北大道、西至杭州湾园区致远大道(世纪大道)的329国道北移工程,预计到年末岁初开工,建成后能大大缓解329国道小越边墩节点的交通拥堵。
针对虞东南地区的交通短板,上虞积极谋划建设丰惠至百官第二通道,近期按乡道提升工程规模已开始建设,远期按双向四车道设计,纳入310省道接线项目,建成后能有效解决虞东南地区高峰时段进城难问题。
目前,杭绍台铁路施工单位已进场,五长公路、百五公路工地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交通大会战在上虞多个工地如火如荼展开。今年计划实施交通投资项目12个,总投资达20多亿元。上虞交通正迎来新一轮蝶变。
岭南山区公路。谷 嘉 摄
建好“四好农村路” 助力乡村振兴
蜿蜒在上虞青山绿水间的农村公路,把美景拉近,也把财富和希望带进来。
2014年以来,上虞区开展了以乡道、村道为重点改造对象的美丽乡村公路提升项目,“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卓著。
“如果说大通道是‘大动脉’,乡道、村道则是‘毛细血管’,且与群众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现在老百姓对交通出行的需求越来越高。”上虞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虞的美丽乡村公路建设有三大特点。一是大投入,2015~2018年总投资近20亿元,其中2015~2017年已提升农村公路377公里,2018年正在继续提升9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对于乡镇(街道)组织实施的乡村道工程,区财政对除政策处理费外的所有工程费用实行全额补助;二是全覆盖,全区20个乡镇(街道)具备提升条件的路网内外道路均纳入提升范围,提升形式包括新建、改建、拼宽、大中修、安保完善、绿化亮化等;三是高标准,村道新、改建提升一般均达到路基6.5米、路面6米的四级公路等级标准,部分重要道路宽度为8米。不断延伸的高品质农村公路,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幸福路。
“10年来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樱花林一朝变得‘出息’了。”今年春天,章镇镇张村村的600多亩樱花林突然成了“网红”,游客们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张村村党总支书记陈振华笑着说,这主要靠的是美丽示范农村公路“剪庙线—甘大线”提升工程,不仅让路面变得更宽敞、整洁,而且还提升了美丽乡村颜值。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还尝试开起民宿,老百姓们增收了,对美丽乡村建设就更有信心了。
平整开阔的公路路面,草坪、各种树木搭配的绿化带更是生机勃发。“一路穿行在山水之间,采摘四季仙果,观赏花遍地,开车也没有那么累了。”外来游客纷纷感叹,随着路网的畅通,到虞南山区车程缩短,更多的人愿意到一个个美丽的村庄走走看看。
伴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四好农村路”被赋予更多内涵。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交通助力乡村振兴的供给侧改革路径选择了“美丽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在上虞已释放出巨大效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强劲引擎。“‘毛细血管’建设不仅成为全域旅游的助推器,更吸引了大项目落地。”据介绍,今年动工的“朱光—张村线”,就实现了为投资10.9亿元的章镇冰川灵泉矿泉水项目配套。
群贤路二期上虞段正在抓紧铺设桥板。黄 霄 摄
村村通公交 深度整合公交网
道路通了,出路有了。海拔高达510米的陈溪乡旭峰村从去年6月份开通公交以来,村民出行方便了,物流配送网络随路“潜”入。今年3月起,该村建起了电商服务站,农妇竹大姐4月份一周时间里就卖出了1000公斤笋干菜,农副产品不愁销。
旭峰村是上虞区最后一个通公交的行政村。从陈溪乡石笋山村珍坑自然村到旭峰村,有7公里的盘山公路。2006年,公路水泥硬化完成,但路面狭窄,仅能通行一辆小轿车,路的一侧基本是高边坡,没有安全设施,车辆通行要十分小心。去年绍兴市实施综合交通大会战,“村村通公交”三年行动计划被提上日程。
设计单位给旭峰村搞过测算,通上标准的公交车,道路拓宽需投入建设资金3500万元。“不光是投资大,建设周期也会较长,需要两年左右时间。”上虞交通部门和众多交通专家为此多次上旭峰村现场踏勘,发现该村属山岭重丘地形,进村道路状况复杂、地形险峻,村内常住人口只有100余人,且大多为年长者,如果花巨资建设盘山公路,道路改造绩效太差。经过反复踏勘、研究,最终确定根据实际路况对旭峰村通村公路进行针对性局部改造提升,对险急弯道重点进行改造,增设19处会车点,全线增设护栏,完善安保设施等建设方案。
针对该村每天客流量少的实际,设置了14座的专用小公交。创新思路打通交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最终上虞打通这个最后的行政村公交线路,只花了370万元,节约财政资金3000多万元。省交通厅副厅长赵雁实地踏看后,予以高度肯定。至此,上虞所有行政村“村村通客车”三年任务只用半年完成。
上虞于2013年就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去年再次提档升级。全区行政村公交车候车点设立在以村行政中心为支点的不到500米半径范围内,并于去年提前改造完成。“今年建成250个公交候车亭被列入了全区民生实事之一,到年底,全区将建成880个以上的公交候车亭。”“安全、舒适、长久、美观,是建设候车亭的基本要求。”有关负责人介绍,候车亭不仅能遮阳、避雨等,而且还融合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元素。比如,驿亭镇以“二都杨梅”驰名,百夹线一带的候车亭多挂着雕刻的“杨梅”;而在竹乡长塘,以竹子为背景的仿古公交车站韵味悠长……
此外,上虞还着手进行乡镇公交站场建设,大力发展夜间公交,推进“三区”公交深度融合,推广公交移动支付等,将这项政府为老百姓办的实事做得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