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从去年开始,抢人才大战席卷中国,近来20多个重点城市发布“人才新政”,送户口、送房租、降房价、给钱、给补贴,各大城市为了争夺人才确实是“拼了”。在这场人才白刃战中,绍兴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出奇制胜?建议依托绍兴特色产业,打造“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基地。
武汉去年放出“5年留下百万大学生”豪言,专门成立“招才局”,“抢人”被列入“一把手工程”。西安今年3月宣布,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身份证就能在西安落户……必须看到,当各大城市争相祭出送户口、送房租、房补等“武器”时,这“武器”效果也就被消解了。人才的竞争,根本上还是城市实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比拼。在这方面,囿于城市能级的限制,绍兴没有优势,而要杀出重围,必须立足本土,在特色上下功夫。
绍兴具有较好的高等教育资源,为人才本地培养提供了基础。目前,我市共有高校11所,在校生88000余人。高校数量仅次于杭州、宁波,与温州并列第三;在校生数超过温州,列全省第三位。尽管办学层次不高,以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等为主,但学科应用性强,与地方产业结合紧,毕业生就业率高。因此,在继续向外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加大本土培养力度,扩大本土高校办学规模,促进毕业生绍兴就业,不失为一个扩大绍兴人才体量的办法。
引入高校在绍兴落户,能增加毕业生留绍率,这一点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的数据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校由杭州搬到柯桥后,毕业生留绍率由3%提高到8%,预计今年还会增加。但总体来看,绍兴高校毕业生留绍率仍偏低,这恰恰给招才工作留下了发挥的空间。
“产学研”深度结合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最好方式。绍兴本土高校依托绍兴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职业教育也就顺理成章了。绍兴有着深厚的印染、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另外,黄酒、珍珠等特色传统产业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绍兴高校完全可以依托这些特色产业,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特色职业教育基地。如依托全国同行业中首屈一指的印染化工产业,把绍兴的印染化工职业教育打造成全国的“黄埔军校”。
当前,浙江省正在大力推行“大湾区”战略,在“大湾区”经济浪潮中,人才将是最重要的资源要素之一,绍兴高校应在充分调研“大湾区”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绍兴自身产业优势,及早谋划,打造“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基地。这样的特色产业职业教育高地,也必将反哺绍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