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籍空姐在郑州乘滴滴顺风车遇害引发全网关注,之后西安一女性因被网约车司机标注为“安静的美女”“颜值爆表”“娃娃脸”,并由此感到恐慌,这进一步引发民众热议,对此滴滴公司已着手全面整改。
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在其著作《三体》中提出“黑暗森林法则”,指的是,黑暗中的猎手发现弱小目标就会进行攻击。该法则在宇宙中是否成立尚未可知,但其对共享信息时代下的犯罪预防来说却具有借鉴意义。
犯罪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犯罪成本,比如恰当的作案时间,僻静或者可控的封闭空间,作案对象的作案价值、反抗能力等对应信息,被曝光、被抓捕的可能性以及处罚后果,临时性的刺激因素等等。潜在的犯罪分子好似黑暗森林中潜伏着的猎手,一旦锁定弱小目标,便很可能下手,实施犯罪行为。
“互联网+”的实现,让线上线下结合成为可能,人们部分信息公开的同时,也产生与陌生人的不断接触,而这也可能意味着犯罪空间更近,犯罪动机乃至犯罪行为更易随机产生。从商业的便捷性、互动性来讲,互联网的线上评价功能,有利于人们通过标签匹配寻找共性,有利于人群在虚拟网络中互动。但线下接触突破了网络的虚拟性,在便捷、互动性之外,还涉及安全性问题。
共享信息可能被一些潜在的犯罪分子所利用,进而提供对象指引,比如单身、美丽、柔弱的评价或老弱、可怜、有钱的标签,可能被犯罪分子描绘成作案对象,提高犯罪预期。一旦有合适的时机如夜晚,有恰当的空间比如网约车内,比如送外卖到家发现作案对象一人在家,或与作案对象共处偏僻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侵害。
要提高共享信息下的安全性首先要从理念抓起,要将消费者的安全性置于便捷性、互动性之前,相关平台要负起安全审核、提供及时安全联络的责任,有条件的平台要提供第一时间的准确救助。其次,要改变消费者信息在明、服务者信息在暗的不对称状况,取消对消费者标签化评价行为,防止形成信息拼图。其三,要强化对服务者的信息审核与公示,越是从事封闭空间、晚间服务的,就越要提高信息透明度,从而让黑暗森林阳光化,提高犯罪成本,降低犯罪心理预期。
由此看来,滴滴近期整改措施值得肯定,下线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削弱了对象描绘可能,人车相符、资质审查提高了服务透明度,扩展紧急求助功能提供了安全服务。只是在22时至6时暂停服务,虽挤压了犯罪时间,却也不利于享受乘车服务。讨论中的全程录音强化空间透明度、弱化空间操纵感,也侵犯了消费者隐私。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头痛医头,线上线下结合,远不止滴滴。如何结合产业特征,建立更安全的保障机制,需要其他平台也积极探索。毕竟,商业模式不能仅着眼于信息共享及快捷消费,更应该在人性本恶的设想上提高安全性,防止信息滥用下的黑暗森林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