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绍兴,面临产业工人匮乏的难题。在前不久的我市两会上,“缺产业工人”成为经济界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4月10日《绍兴晚报》)
绍兴的企业要转型升级,必须拥有大批受过专门职业训练的、懂技术的产业工人。目前,我市却面临产业工人匮乏的难题,调查显示,目前我市愿意读职校、学工科的毕业生越来越少,愿意做一线工人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热爱技术,跨入现代产业工人的行列,已成为当务之急。
职业教育是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要让更多的年轻人成为产业工人,就要深入发展职业教育,让年轻人自然而然地喜爱职业学校。目前,职业学校缺少吸引力,与社会上存在的认识误区有关,导致报考的学生不多,与职业学校的自身发展不无关系,在一些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缺少与就业市场的衔接,部分课程的建设滞后社会经济发展;教给学生更多的是技能和手艺,缺少对学生情感发育和精神熏陶的关注;没有把学生的职校经历看作是学生成长的历程,学生成长缺少幸福感和归属感,等等。
在德国,每一名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必须要在工厂或其他任何产业实践基地进行3年的双轨制教育培训:每周三天半到四天在企业学习实际操作技巧,一天到两天去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这期间的培训费用和学徒工资全部由企业负担。这种双轨制的教育体系是吸引学生选择职业学校的关键,也是德国工业发展成功的关键。德国职校学生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职业教育要深入,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十分关键。当然,职业学校在平时也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关爱,营造浓郁的成长氛围,完善学生的立业规划,在传授学生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思想发展,让职校学生呈现出有文化、有理想的一面;同时通过培养、宣传特长型、特色型和品牌型学生,让职校学生在社会上有更大的影响力,增加他们的自豪感和获得感。
当家长对孩子选择做一名产业工人感到自豪时,绍兴企业的发展就有了坚实的根基和有力的支撑。当然,要让职校学生与普高生、本科生一样受人羡慕、拥有前途,还应在择业、待遇等方面给予更为宽松的政策,让职校学生凭着自身努力,也能享有与高学历者一样的待遇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