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任命为“读书推广大使”的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积极倡导“无用”读书观,“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所以要多读‘无用’之书,多做‘无用’的事。”当下,就应该多一些“无用”的读书观。
所谓“无用”的读书观,就是作为精神活动的阅读,其本质更属于一种喜欢爱好、发自内心的兴趣。读了,顿感神清气爽;不读,则有怅然若失。让阅读活动摆脱功名利禄的牵引,走出实用主义的诱惑,读书人和图书完成亲密的联接融通,就能在轻松随意、洒脱飘逸中,读出韵味,读出快乐,读出思想,完成“体验——思考——质疑——探索——沉淀”的慢阅读,得到“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的知识积淀、精神登高。
这里有一个典型个案,《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冠军——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虽是一个外卖小哥,他却非常喜欢阅读,他的手机里存了他所有会背的1000多首古诗词名字,在给电瓶车充电或者在等商家出餐的这些碎片时间,他就拿着手机上面的诗名默默背诵,有时候,则拿那本翻了无数遍的《唐诗三百首》再反复诵读。背诵古诗词对雷海为的外卖销售,当然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物质回报,可他仍然乐此不疲,读书在他眼里早已不是世俗化的“敲门砖”了,而成了不可或缺的“文化呼吸”,他将枯燥的诗文当成了心心相印的精神伙伴。
调查显示,当下人们读书体现出明显的功利取向的特点,以休闲为目的的读书只占很少一部分,认为“无用”的读书观很难做到。今天,快递小哥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只要我们愿意去做,充分张扬主观能动性,认真调整好心态,尊重内心的兴趣需要,让人们和读书完成静默的连接,将书当作不可或缺的心灵知音,真正践行“无用”的读书观,摆脱实用化读书的捆绑和束缚,也不难。
当然,倡导“无用”读书观,并非要将实用化的读书一棍子打死,比如实用读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技能和技术发展,只是与“无用”读书观相比,后者能让读书人更有所得,有所乐,更符合读书规律、文化规律需要。
多一些“无用”的读书观,从功利性的占有享受转移到超功利的旷达赏玩,从生理的兴奋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愉悦。在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自由阅读中,收获更多文化兴趣和读书之乐,让“书香中国”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