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解决存在的问题,充分抓住地铁带来的重大机遇,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绍兴现代化建设
杭绍城际轨道交通、绍兴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将分别于2020年、2022年建成通车,意味着绍兴即将进入地铁(轨交)时代。“地铁一响,黄金万两”,作为当今城市交通大动脉,地铁对绍兴大城市建设、打造杭绍都市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让地铁充分发挥作用,成为带动一方经济的动力,要有充足的配套设施、合理的产业结构、良好的商圈经济。但目前地铁带动发展的限制要素仍未根本解决,地铁发展活力有待激发。一是站点周边环境和配套设施保障问题。站点周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流量较高的区域,也是小吃摊、水果摊、摩的、电瓶车的活跃地带,道路两侧乱堆放、占道经营、无证经营等违法现象严重。地铁开通后,这些不仅会造成地铁站点周边环境脏乱、阻塞站点出入通道、妨碍市民正常出行,而且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二是生产结构升级和集聚效应增强问题。绍兴以纺织印染等传统产业为主,企业数量多,总体规模实力有限,产业发展呈现“散而全”的特点,具有支柱性作用的产业集聚屈指可数,带动作用强、成长空间大的高端产业链不长,整体集聚功能不强,厂房的“二次开发”步伐较慢,“退二进三”尚在推进之中。三是人才现状满足不了需求问题。绍兴以劳动密集型的就业为主,缺乏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招商引资、融资理财、政策研究等专业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人才数量及结构与大城市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为此,绍兴应重塑经济格局,迎接地铁时代新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提高集群集聚效应。围绕绍兴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向产业链上中下游进行延伸拓展,在做强做大现有产业的同时,培育发展推进高端纺织、时尚创意、先进装备制造等相关新兴产业,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产业集聚带动效应。同时,优化已有规划布局体系,探索构建研发区、产业化区、现代服务和综合生活配套区、生态休闲区齐全的科技城、开发区。
完善优惠政策,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适度发展工业地产,由地块持有方进行工业地产开发,建成后分割出让,满足优质小微企业用地体量需求,并尝试引入类似金融租赁的模式,摊薄用地成本,为优质小微企业发展争取空间及资金。研究出台符合绍兴实际的投资优惠政策,加快研究制定鼓励“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努力实现外商、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赢。营造“强招商”氛围,主要领导亲手抓、亲手参与、亲手协调,区级层面、镇街、平台层面进一步加强人员力量配置。
出台鼓励创新创业政策,提高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实施“引智”工程,采取与高校合作培养等模式,积极引进各类实用型人才,加快优秀人才集聚。对来绍兴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一定金额的房票补贴和租房补贴。大力发展公租房,对本科以上人才提供免费公租房,提升企业人才引进积极性和竞争力。鼓励创新创业,对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资金资助、场地支持,“投、贷、券、保”等金融工具多管齐下,强化人才创业融资扶持,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合理规划地铁周边总体布局,加快形成新兴商业中心。优越的交通条件是商业中心形成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地铁站点周边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围绕地铁进行综合开发,合理规划站点附近商住、公建设施等的布局,科学安排开发周期和开发区域,因地制宜推行地铁上盖物业模式,建成一批商务、住宅高楼及商贸综合体,打造宜居、功能复合的商业圈。
优化站点周边环境,大力发展地铁文化。开展站点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清理脏、乱、差问题,提升环境卫生。进一步完善与公交系统的连接,形成地铁与地面公交的合理配套,做到公交线与地铁线路根据人流量不重叠设置或减少线路设置,并实现公交站点与地铁站合理接驳的格局。突出“现代城市与古越水乡”相融合的特色,以绍兴自身所特有的文化作为统领,建设地铁文化,充分展示城市形象、传播地域文化、丰富市民生活,将地铁站点打造成绍兴的一张“名片”。
团结凝聚力量,实干创造未来。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时代要有新作为,绍兴应当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解决存在的问题,充分抓住地铁带来的重大机遇,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绍兴现代化建设,拉动经济发展,促进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生活品质,实现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经济的成功转型。
作者单位 柯桥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