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缅怀祖先,祭扫先人,寄托哀思,不仅是感恩思源的优秀文化传承,同时也是践行孝道的一种形式。然而,曾几何时,各式各样的祭扫陋习一度盛行,比如,祭扫铺张浪费,滋生助长了歪风邪气;又如,把庄重的祭祀变成丑态百出的封建迷信活动;更有甚者,竟将现代娱乐夜生活复制到祭奠仪式中,称让祖上也“潇洒快乐”一回……凡此种种祭扫陋习,既有悖于文明,也背离了祭扫本意,看似孝敬先人之举,实则大不孝。
真正的孝不是在祭扫先人上铺张浪费,而是要珍惜眼前。尊老爱老,让老人每天生活快乐和幸福,才是最大的孝顺。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古人的孝敬伦理,也清晰告诉我们该如何尽孝。一个人如果父母健在时,不孝顺赡养老人,等老人谢世之后,祭奠再大操大办,也毫无意义。以此观之,清明祭扫的各种陋习,显然与“孝”的人文涵义背道而驰。
摈弃厚葬陋习,崇尚生态安葬,需要做很多工作,这其中,政策鼓励支持,是重要一环,通过一以贯之的鼓励支持,让生态安葬入脑入心,使人们从观念上持续更新换代,剔除“殡葬越铺张浪费,对先人越孝顺”的思想糟粕,把孝敬老人用在老人在世时的每一天,积极践行生态安葬,用文明方式祭扫先人,如此厚养薄葬才是真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