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锚定大湾区高能级平台绍兴先进智造基地定位,强化产业联动、创新驱动、平台带动,推动产业有机更新、破旧立新,构建制造业、服务业双轮驱动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万亩千亿”级产业新平台,努力建设新旧动能转换样板区。
这是省委省政府寄予绍兴的又一份厚望——浙江全速推进大湾区建设,今年重点推动十大高能级平台建设,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先进智造基地,绍兴名列其中。
这也是绍兴实体向高质量迈进的时代机遇。如何主动融入湾区经济,提升产业品质,在全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锚定大湾区高能级平台绍兴先进智造基地定位,强化产业联动、创新驱动、平台带动……”政府工作报告给出明晰路径。代表委员们热切关注,倍受鼓舞,纷纷献策。
湾区经济,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上虞欣昱科技高档化妆品包装项目。
坐直升机俯视杭州湾,它就像一张蓄力已久的长弓,环杭州湾创新城市带就是蓄势待发的锐箭。绍兴,是其中一支,位于弓的中心区域。
早在2003年,《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提出,浙江省大湾区建设以杭州湾为中心,以上海、杭州和宁波三个城市为顶点,包括嘉兴、绍兴、湖州和舟山等城市形成的区域。省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杭州湾城市群;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加强全省重点湾区互联互通,推进沿海大平台深度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
湾区经济,于绍兴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厘清这个问题,尤为重要。
“对绍兴来说,融入湾区经济,是一道高点起跳的发展命题。”市人大代表、精工控股集团董事长方朝阳一语中的。他说,湾区经济是海洋经济的高级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目前,发展大湾区,正成为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心。绍兴位处杭州湾区南翼重要位置,抓住这一发展契机,是绍兴重塑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跳板。
世界银行资料显示,全球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左右的海岸带地区。国际一流湾区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均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为其最重要特征,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雁”。
产业竞争力决定区域经济竞争力。反观绍兴,从外部看,无论产业层次还是区域竞争力,和上海、苏南都有较大差距;从内部看,县域经济不平衡,产业发展也不平衡。“加快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是培植开放的经济结构、提升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构建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的重大机遇。”代表委员们认为,绍兴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融入,主动作为,与大湾区共建共享共赢。
先进智造,现代产业体系核心
柯桥区梅轮电扶梯。
一个重要背景是,为加快大湾区建设,做到启动快、见效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去年底,浙江省大湾区建设确立重点推动十大高能级平台方案,绍兴先进智造基地是其中之一。这是省委省政府基于绍兴在大湾区里的突出位置和产业特色确定的。
许多代表委员表示,当下,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交汇点上。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智造业蓬勃兴起。绍兴具有一批掌握国际市场话语权、拥有核心技术的产业群,以高端装备为例,从核电风机到深海电机,年产值近千亿元。“聚焦湾区经济,提升产业品质。锚定先进智造基地定位是核心。”
市政协委员、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说,湾区经济一项主要功能是产业合理分工互补和创新发展。一方面存量补链做优,强化产业协同;一方面增量强链做强,强化产业创新。“绍兴要紧扣大湾区产业战略,结合自身实际,实现协同跃升。”
就在市两会召开前夕,龙盛集团最新研发的一种新型高强度染料实现产业化,该染料可使下游印染企业排污量骤减40%~60%。包括阿迪达斯、耐克在内的一批世界运动品牌已经成为生态染料大客户。围绕绿色发展目标,构筑生态型生产链、产业链,包括化工等在内的传统优势产业形成了一股上下游协作、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整体升级的好势头。去年,全市重点传统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
不仅是传统产业。以高端装备、现代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规上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4%,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6%,新产品产值率居全省第二。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占GDP比重由上年的46.3%提高到47.2%。数据传递绍兴新旧动能转换的最新进程。
“锚定大湾区高能级平台绍兴先进智造基地定位,强化产业联动、创新驱动、平台带动,推动产业有机更新、破旧立新,构建制造业、服务业双轮驱动现代产业体系。”代表委员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产业发展路径,是对大湾区经济审时度势后的战略安排,是切合绍兴产业实际谋划的更高端的转型,必将推动绍兴制造向绍兴创造转变,绍兴速度向绍兴质量转变,绍兴产品向绍兴品牌转变。
创新矩阵,聚势谋远产业平台
诸暨市露通机电零土地技改项目。
最近,中船重工第七一五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落户诸暨市,这是我市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的最新成果。诸暨转化中心成立后,双方将在新能源、智能楼宇、海洋仪器、超声器件、医疗器械、环保信息化、智能交通、纺织检测仪器、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以先进智造基地为圆心,构建产业“领跑”阵势,必须具备发力支撑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万亩千亿”级产业平台。军民融合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平台。
以平台为核,构建立体化、集成式创新体系,去年以来,绍兴科学谋划,编制行动方案,高起点推进绍兴科创大走廊、文创大走廊和环杭州湾产业带规划建设。“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龙头,打造更强发展新动能。”代表委员们认为,大湾区经济格局下,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尤其需要注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围绕纺织面料、鞋业、领带、印染、化工、医药、金属加工等行业,立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方向,量身打造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助推产业优化升级。
开发区是绍兴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平台。如何通过整合优化,提升发展能级,迫在眉睫。代表委员们认为,要以“平台规模化、产业特色化、创新协同化、企业高新化”目标,重点围绕“3+2+4”产业,全力打造“万亩千亿级新产业平台”,集聚新势能。
随着工业化深入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状态。一旦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不相适应,制造业升级难上加难。针对服务业短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百项千亿”工程,推进重点企业培育和集聚示范区建设。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信息服务等重点行业……这让许多代表委员深感振奋,大家表示,一个由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形成相互支撑的三足鼎力格局,将为绍兴产业有机更新、破旧立新、持续提升获得长足支撑。
代表委员访谈
强化顶层设计 把握融湾机遇
王文奎(市政协委员、绍兴文理学院机电学院教授)
杭州湾区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深度融入湾区,抢抓发展联动效应,共享发展成果,是绍兴不可多得的重要机遇和战略窗口期。对绍兴来说,显得十分迫切:一是适应更高形态发展竞争的需要——湾区经济的发展形态和竞争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二是推进全方位接轨的需要——杭州湾区的建设目标是全国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策源地、区域创新发展主引擎,融湾将有力助推城市接轨。三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需要——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优质资源的集聚和竞争优势的确立必须依托于大湾区城市群协同。
当务之急,要加快顶层设计,确保深度融入。在省级湾区建设规划层面确保绍兴在交通网络、产业平台、临港产业配套、集聚外溢功能承接等方面的优势地位;强化与环湾主要都市区的交流、协商,对接重大发展平台,实现发展协同,尽快形成分工合作、协同共赢的经济体系。
融湾是篇大文章,做好了,将对绍兴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借力湾区东风 实现共赢发展
阮华君(市人大代表、长生鸟集团董事长)
从国际看,中国正处在崛起的关键时期,必须有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都市圈或者说大湾区出现;从国内看,随着位于环渤海湾区域的雄安新区设立,环珠口湾区成为首个明确定位为“湾区经济”的地区,中国已开启了湾区开发的新时期。绍兴要借力湾区东风,实现共赢发展。打造先进智造基地,是融入湾区经济的桥头堡工程。
推进先进智造基地建设,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着力提升现有主导产业智能制造水平,用“互联网+”“标准化+”“机器人+”与传统产业有机融合。二是实施引智工程,抓紧构建智能制造科技支撑体系和智能产品开发体系,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和产业融合化、品牌高端化;三是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形成产业特色,同时加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研究,使产业业态各主体形成相互支撑。
加快产业布局 融入湾区经济
郑建明(市人大代表、万丰派斯林机器人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
大湾区是现代化浙江的空间特征,融入大湾区经济是绍兴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绍兴虽不是典型的沿海临港区域,但处于湾区内辐射中心位置,两翼的上海、杭州、宁波各种要素高度集聚,具有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需求。要加快打造杭绍一体化都市区,以杭州发展大江东、萧山、滨江、富阳四大板块为契机,着力推进杭绍产业一体化布局。要着重打造临港船用装备、港机、港口配套设施和外溢承接基地。一要在嵊新两地布局,打造临港优势产业的高品质配套产业,形成竞争优势,拉高嵊新两地产业发展水平。二要在诸暨、柯桥、越城、上虞等提前布局,以杭、宁为重点,打造湾区集聚外溢功能的强大承接基地。
推进交通建设 实现时空一体
邵肖梅(市政协委员、市科协干部)
融入湾区是绍兴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杭州建设世界级机场群为契机,加快推进杭绍交通一体化建设。构建与杭甬一体时空区,加快推进城际地铁、高铁、高速公路等工程,实现与杭州、宁波的时空一体化条件;构筑内外有别一体的交通网,实施区域内相连相通计划,使辖区内外主要宜居区宜游区消费区路网互联互通,形成以经济地理主导、城乡一体化的交通体系,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
对标杭州市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杭绍社会治理标准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杭州丰富的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努力推进杭绍社会公共资源一体化共享。充分发挥绍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和社会经济建设成果,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发展格局升级。利用多种渠道和平台,把绍兴丰富的特色文化、融湾经济发展方向及开放包容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广出去,提升知名度,增强影响力和吸引力。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
(本版图片 全媒体记者 袁 云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