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人行道上的小石板成了“水雷”;施工后,马路上留下一道长长的“疤”;露天设施迁移后,路面上残留着小铁柱,成了行人的“绊脚石”;景观灯下,却有裸露的线头招摇着,安全成了隐患。此类现象的频繁出现,说明城市管理的细节出了问题,精细化管理还停留在表面上。
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缺陷,虽然无伤大雅,对城市颜值影响也不大,但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影响着市民对这个城市的观感与体验,离完美始终差“最后一段”距离,让人与城市的融入感和舒适感大打折扣。
城市得了“细节病”,通常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施工单位对基础建设的善后工作不重视,虎头蛇尾,草草了事,留下一些施工后遗症。二是管理单位有些后知后觉,重建设轻维护,导致一些区域的公共设施长期失管,或长效管理一直跟不上。事情都很小,修整也不难,然而因为理念与态度甚至机制的欠缺,以致城市细节缺失了完美与精致,给城市文明与城市气质拖了后腿。
以粗放型模式去治理城市显然不够,应沿着精细化管理之路不断深耕。要打造一个优雅精致的城市环境,我认为有必要建立城市管理的追责机制与补漏措施。追责是为了追求完美,针对那些工作马虎、责任心不强的施工单位或管理部门,要有一套秋后算账、责任倒查、违者必究、有错必罚的追责机制,只要差错与疏漏存在,责任就一直存在,必须要追责到人惩处到人,这是杜绝城市“细节病”的抽薪之举。
补漏措施,则需要有一种联动机制,每个市民都是城市细节的体验者,同时也是城市细节的监督者,发现问题时,不要让市民找不到“有关部门”,而应该赋予某个平台以一定的权限,方便进行部门联动与责任落实,第一时间根据市民反映的意见去解决问题、弥补缺陷、清除隐患。当然,不足和差距可以永远存在,城市发展进程本身就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可以有容错心态,但更要有纠错机制,不能对频繁出现的低级错误持熟视无睹的态度,更不能对城市细节管理抱以“差不多”的盲目宽容。
绍兴作为一个全国文明城市,一直深耕在精细化管理之路上,尤其是今年又将迎来国家卫生城市的复检,城市面貌与城市细节不仅仅事关绍兴荣誉,更事关市民的生活舒适感。特别是随着全民文明意识的提高,精细化城市管理开始涉及原先不太关注或关注无效的领域,吹毛求疵也好,啃硬骨头也罢,不可否认的是城市管理的优化已经通达到毛细血管,已经抵达到惯常的民生细节,这需要相关部门在全民追求品质生活之时及时跟上。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宪法作了修改,增加了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随着城市品质需求的提升,绍兴或将很快迎来为城市管理立法,使城市细节管理更有法可依、有据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