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3点多,上虞区东关街道炼塘村的蒋大伯骑着一辆电动车来到三丰富硒粮油专业合作社。“老厉,买袋110元的大米。”蒋大伯说。
蒋大伯的家离合作社足足有3公里的路程。记者问:“买袋大米,跑这么远?”
“这里的大米口感好。”蒋大伯说,“我们村里不少人都来这里买。”
蒋大伯前脚刚走,东关街道担山村的担山农庄经营者陈峰开着轿车来了。“老厉,给我来3袋25公斤装的大米。”陈峰笑着说。
大伙口中的老厉,就是上虞著名的种粮大户厉高中。今年50岁的厉高中,在上虞东关街道承包了1500多亩农田。
近年来,随着种粮成本的不断上涨,粮价却开始走“下坡路”,不少种粮大户效益越来越薄。但厉高中却“风景这边独好!”
“去年纯收入60多万元。”厉高中报出数据。
厉高中靠啥有了好收成?“单纯种植粮食,利润很薄,我一靠拉长产业链,二靠服务赚钱。”厉高中很直率。
厉高中把自己生产的大米取了个名字叫“壮老汉”,去年被浙江省农业厅评为“无公害大米”。“去年累计加工销售1000多吨大米。”厉高中告诉记者,“壮老汉”除了俏销本地市场,还走上了杭州、宁波等大城市的餐桌。
在厉高中的仓库,一台台10多米高的大型机械排成一排,蔚为壮观。“这是稻谷烘干机,高12米。”厉高中对记者说。
这样的烘干机,厉高中一口气购买了24台,一台烘干机身价10多万元,每天能烘干稻谷15吨。“这些烘干机,还为周边100多名粮农服务,每公斤收取0.2元服务费。”厉高中对记者说,去年共烘干粮食15000吨。
为了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最近,厉高中还与人合作,花10多万元购买了年糕制作机械,开始制作年糕销售。
这些天,厉高中已着手春耕前的准备,他说,今年主要种植口感好、市场适销的稻种,靠价格优势与东北大米抢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