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2018 绍兴新春走基层
【新春走基层】形散神聚,意深韵长——近距离感受“非遗”徽漆的神奇魅力
2018年02月23日 15:27:39
来源:新华网

奚建辉的徽漆展厅墙上挂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证书。新华网 卓越 摄

新华网黄山2月23日电(卓越)漆器,即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福州脱胎漆器,厦门髹金漆丝漆器,广东晕金漆器,扬州螺钿漆器,北京剔红漆器......在众多地域制漆技艺中,徽漆作品更以其复杂的工艺、丰富变幻的肌理受到世人的关注,并被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期间,跟随“非遗”传承人、黄山市徽漆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奚建辉一起,记者近距离感受了徽漆工艺那古老而神奇的魅力。

奚建辉手中的两只茶碗,一只由学徒制作,一只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制作。新华网 卓越 摄

徽漆历经沧桑,蕴含着徽州地区深厚的文化内涵。《歙县志·方技》记载:“程以藩、善制漆器,精者银胎嵌甸红黑退光诸目,......缀补旧物,无迹可寻。” 徽州漆器的特点在于,利用漆面自然形成的颜色、花纹来制作图案,用其本身的“语言”来体现艺术价值。少雕饰、少添绘,成品所见即漆本身的美感。因此,每件作品具有唯一性,背后都蕴藏着徽漆工人火热的匠心与不懈的钻研。“做多了,心里也就清楚了。”奚建辉举起两个看上去“一模一样”的漆碗,向记者指出其中细微的不同:“这一只的图案没那么均匀,有点打磨过头,表面上看差不多,但要做到另外这只刚刚好的火候,最起码还得学三年。”

奚建辉介绍“菠萝漆”技艺制成的茶碗。新华网 卓越 摄

“菠萝漆”技艺制成的茶碗表面,有形似涟漪的花纹。新华网 卓越 摄

“菠萝漆”是传统漆艺的一种技法,2013年,奚建辉的菠萝漆制作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其他传统器物上讲究对称整齐的纹样不同,“菠萝漆”的纹理变化多端、漫无定律,有的像天空中的流云,有的斑斑驳驳如松树表皮,这种“捉摸不定”成就了它独特的美感。拿起手边的一只“菠萝漆”茶碗,奚建辉向记者介绍说,它的花纹需要至少三十遍上漆并用砂纸打磨,一遍金、一遍红、一遍黑……如此循环,才可使胚体表面形成很多不规则纹路,似投石河中,涟漪一圈圈荡开,彼此挨碰,复又扩散,在光照下,凹凸和色彩俱现,别具一格。“瓷器如果是‘烧’的艺术,那么漆器就是‘磨’的艺术了。”菠萝漆制成的器皿,如茶碗、酒杯、盘碟等等,颜色高贵典雅,配以铜胎或银胎,可作为礼品赠送,兼有吉祥祝福之意。

徽漆展厅里陈列的徽漆贝壳画作品。新华网 卓越 摄

徽漆制作是一门不断与原材料“亲近”的手艺。晾漆时间的长短、温度的变化、打磨的程度……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成品最终呈现的纹理、质感和图案效果。有时,漆面局部易起皱纹,匠人便顺势而为,利用这先天形成的纹路来制作出独具一格的图案。奚建辉认为,漆器成品是真正的“作品”而非“产品”:“做每一件时心情都不一样,漆也不一样,做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流淌漆”技艺制作的花瓶。“流淌漆”即通过变换液态漆的湿度及流下的角度,使之形成自然的漆面花纹。新华网 卓越 摄

有时,一件漆器作品的完成不仅仅只运用一种技法,往往综合运用到各种髹饰技法。举例来说,一扇徽漆屏风的制作,从造木胚、上漆胚开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人的全心投入,在这条“流水线”上的每个人都“术业有专攻”,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大型徽漆作品量产的难度。“手艺人手艺人,最终还是要靠‘人’。”奚建辉笑着说,“我们这是‘团队作业’,难度更大。”徽漆屏风极具“中国特色”,早在2015年便远销海外,深受喜爱。

徽漆屏风“四大美女图”。新华网 卓越 摄

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年轻的艺术家们大多不愿意终身从事这门技法材料繁复、制作过程艰辛的事业。奚建辉说,厂里的师傅们经常说,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他们这样,终身“扎进漆的世界”,“满腔热情地来学,结果发现太枯燥,短期内没法产生效益,就不学了”。徽漆是一门不能一蹴而就的手艺,古时匠人十三四岁始而入行学习,二十几岁才能学有所用,真正有所小成,或需穷极一生时光。

徽漆紫砂烟灰缸。新华网 卓越 摄

奚建辉的案头摆放着一只颇具特色的烟灰缸,缸身为菠萝漆,缸肚里则是极具古典气息的褐紫色。原来,这只烟灰缸便是徽漆与宜兴紫砂两种工艺的巧妙结合而制成。奚建辉有一个梦想,就是有一天徽漆的产品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人可用、人人爱用。近年来,他已尝试将徽漆技艺和陶瓷、歙砚等传统工艺相结合,达到“1+1>2”的效果。未来,他会坚持不懈地推动徽漆产业的转型升级,努力探寻“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之路。“文化产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做出有特色的东西,自己才能有底气、有自信。”


作者: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