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6点多,上虞区小越街道倪梁村一幢小洋楼里,51岁的董勤生手握刻刀,全神贯注地雕刻着竹筒。这个春节,他比上班还忙,为了临时赶制一批竹雕礼品,他起早贪黑。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村里办了一台“春晚”,他接到了一堆“订单”要加工。
像董勤生一样被“村晚”“砸”中金蛋的民间艺人还有不少。倪梁村村支书倪建君介绍,这些天,不光是回乡过年的村民,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也来求购民间工艺品。粗略统计,全村七八位民间艺人接到的订单总额上万元。“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倪建君说。
一台“村晚”,怎么就卖火了民间工艺品?原来,倪梁村历史底蕴深厚,是晚明书法家倪元璐故乡,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倪梁村村民多才多艺,书法、剪纸、竹木雕等民间艺人众多,代代相传。“但最近几年,传统手艺慢慢淡出了生活,会这些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今年60岁的孙柏钱是倪梁村剪纸艺术市级非遗传承人,他对这些传统手艺情有独钟。
去年下半年,村两委会举行新春活动筹备会议,大伙商量抓住“村晚”、社戏机会,展示倪梁村特色文化。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份厚重家底,找回美丽记忆,倪梁村启动特色文化振兴弘扬工程,寻访民间艺人、发掘整理资料……春节期间,民间艺人被一一请到“村晚”、社戏现场。
正月初三下午,倪梁村文化礼堂人声鼎沸。台上,社戏开锣,台下,民间手艺亮相。陈阿志、董勤生、孙柏钱……10多位民间艺术爱好者摆开了阵势。
“剪纸上的这对母子,看上去真幸福。”火红的剪纸艺术品,一下子引来村民围观。倪阿华仔细端详一幅“祥和母子狗”,爱不释手。“送给你作纪念。”孙柏钱递上作品爽朗地说,“你常年在国外跑,这是家乡人的心意。”其实倪阿华的母亲当年也会剪纸,如今老人不在了,触景生情。接过作品,倪阿华拱手感谢,还请孙老师多创作几幅,送给外国朋友作礼品。
这边剪纸卖得俏,那边竹雕人气旺。来倪梁村走亲戚的张先生开办了一家企业,他一口气向董勤生订购了10个笔竹筒。开年复工,他要把竹笔筒送给车间主任,“这些笔竹筒手工雕刻很细致,打磨独具匠心。我们企业做好产品,靠的也是匠心。”
倪建君说,目前,倪梁村会手艺的年轻人不多,他们大多在企业上班,平时出于兴趣爱好玩玩。为了赶在春节里展示手艺,大家忙里偷闲准备了一个多月。“没想到,这么受欢迎。”村里和有关方面商量,开春后利用电商平台,推出倪梁村特色文化“专柜”,扩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