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7日讯(记者 刘健)2月5日上午8时,66岁的张海清站在杭州市江干区丁桥二号港旁,在“江干爱河人”微信群里写下当天的巡河日志:“水质一切正常。”
这是张海清巡河的第1379天。3年前的一场喉癌手术,导致这位民间河长无法说话,但他依然坚持每天巡河,用文字和图片“发声”。
没有行政编制,也不拿1分钱报酬,每天义务奋战在100多公里的河岸线上……和张海清一样的民间河长,江干区有71名。“虽然江干区87处劣Ⅴ类水体已全部剿灭,但这些民间河长依然默默奉献在巡河一线,致力于长效护水。”江干区治水办副主任陈宏说。
江干区河网密布,全区有52条河流,却被分割成63段,而且断头河多,监管治理的难度很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虽然打赢了这场剿灭劣Ⅴ类水体的战役,但要实现今后更高标准的长效护水,还要继续紧紧依靠群众。”陈宏告诉记者,早在2014年,江干就发出民间河长征集公告,招募爱水护河的江干人一起来守护家乡河。
张海清就是第一批报名的民间河长。这名一直从事水产批发的生意人,在2011年就成为杭州市城市河道的义务监督员,受到过环保部门的褒奖。
卖水产的、种菜的、工程师、大学生……这些以前很少有治水经验的民间河长,怎么参与巡河治河?
和张海清一样,53岁的菜农洪惠民也是一名民间河长。记者跟着洪惠民去六号港边巡河,发现他有一套巡河的好办法:先看河面有没有垃圾,再一项项查河岸的设施是否齐全,然后看沿线的绿化有没有维护好……“我们一点不亚于‘正规军’。”洪惠民骄傲地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本,上面印着“五化两好”四个字,“这是江干区2017年专门出台的治水标准,从河面河岸洁化、河道设施序化到沿岸灯光亮化……我们每天一条条对照巡查,早就习惯成自然了。”
民间河长没有执法权,发现了问题怎么解决?横四港民间河长陈天荣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解决之道:在他的手机里有数个微信工作群,“群里有城管、治水办、街道等的工作人员,还有日常河道保洁员,只要我在群里反映问题,马上就会有相关工作人员回应。”
江干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从发起招募至今,原有的民间河长无一退出,今年新报名的河长又有50多名。
冬日阳光下,河面波光粼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