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6日讯(记者 肖未 沈志成 王志杰 市委报道组 任迎春) 两个村,一河为界,同名“山塘”,却分属沪浙两地。河北岸,是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河南岸,则是浙江省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
寒冬腊月,记者走进广陈镇山塘村,站在界桥之上,眺望南山塘老街,目之所及,白墙黛瓦,一派江南好景致。
一河两山塘。沪浙两地的老百姓都习惯将它们称作“北山塘”“南山塘”。党的十九大后,随着嘉兴接轨上海的号角吹得愈加响亮,本就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两个山塘村在融合发展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迈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跨界”步伐,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一个大嗓门,打破了江南水乡的宁静。“这样美丽的风景,来之不易。”广陈镇山塘村党总支书记金建东一见到记者,就打开了话匣子,“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危旧房,四处垂落的电线,斑驳掉灰的墙面,甚至还有从屋顶长出的树嘞。”
当时,南山塘老街改造涉及45户家庭,有不少户主身在上海。“为了尽快帮我们落实推进,廊下镇山塘村的村干部大半个月都陪着我们在上海寻找房主,帮了大忙。”金建东说,自己也算是半个“廊下镇山塘村干部”。
此话是有来头的。2017年7月,金建东主动请缨,成了平湖首批赴沪挂职的村干部。这半年,他几乎每天“跨界”,步行到廊下镇山塘村村委会上班。
正是在“跨界”村干部的穿针引线下,两个山塘村相互贴近、了解,进而催生融合发展。
几分钟路程,金建东就带着记者来到廊下镇山塘村。推开办公室大门,村支书杨立平正在“山塘河沿岸风貌改造效果图”上认真比划着。
“来得正好。你给我们介绍的设计师效率高,刚把整改效果图送来。”一把拉过金建东,两人直接讨论了起来。原来,不久前经由金建东介绍,负责广陈镇山塘村规划改造的设计师王凯蕾成了廊下镇山塘村的设计师。
“小河两岸浓浓水乡韵味,一派水墨江南。”在王凯蕾的设想中,南北山塘既要融合共生,又要差异互补。王凯蕾摊开设计图,作为平湖非遗文化钵子书的发源地,南山塘设计了融戏剧观演、钵子书听唱、民居艺术表演于一体的民俗文化馆,而廊下是莲湘文化之乡,北山塘规划了廊下民俗苑;南山塘原生态的农耕稻田景观有看点,北山塘体验式的郊野公园是重点……
沪浙交界处,更多看不见的变化正接踵而至。在南山塘老街上,一块“一桥两山塘 联结浙沪情”的牌子特别醒目,这里便是浙沪山塘桥联合党支部的活动阵地。眼下,这个联合党支部已吸纳南北山塘两地20多名党员加入。党员徐华弟就是其中一员。去年,他和两地党员一起开展矛盾调解、环境整治、项目对接……忙得不亦乐乎。
“广陈和廊下还将联合举办一场半程马拉松比赛呢。”带着记者游走在刚刚整修一新的村道上,金建东期待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