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已至立春节气而尚未入春。冬日暖阳下,群山怀抱中的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文化礼堂热闹非凡。古朴的礼堂屋檐下,积雪滴滴答答加速融化着,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迎接新春的到来。中午时分,村民们已经陆陆续续汇聚到文化礼堂周围,他们共同期待着“新时代 美生活”2018年镜岭镇外婆坑村“村晚”的上演。
全国劳模、外婆坑村村支书林金仁今天也格外高兴,不仅张罗着“村晚”的一些准备工作,还抽空出镜为“村晚”吆喝。
下午,外婆坑村的气温仍接近零度。不过,村文化礼堂洋溢的暖意早已驱走了严寒,早早入座的村民有说有笑,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自己喜欢的节目,仿佛穿越到了央视春晚的1号演播大厅。这次“村晚”的节目和演员来自镜岭镇的各个村,一些“民间明星”在礼堂门口碰到了,还互相唠起了家常。
下午两时整,随着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响起,“村晚”在线上线下准时同步拉开序幕。
“村晚”的节目形式丰富多彩,尽管节目总共只有12个,但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众所周知,春晚的节目大类包括歌舞类、语言类、曲艺类等,而这几大类节目大餐今天在外婆坑村也都上齐了。不仅如此,无论歌舞还是曲艺,都既有侧重传统的类型,也有比较时尚的类型:既有村民业余民艺舞蹈队带来的舞蹈《闹新春》,又有动感的现代双人拉丁舞表演;既有经典越剧选段《城隍庙》,又有吉他弹唱《隐形的翅膀》;一个名为《娘与娘》的小品节目,也是融入了传统曲艺,赢得不少观众的喝彩。
作为东道主的外婆坑村,自然有最拿手的节目呈现。最有代表性的节目莫过于由外婆坑少数民族舞蹈队带来的彝族舞蹈《七月火把节》。据了解,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的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会集跤场欢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一支支火把点燃后,一堆堆篝火熊熊燃烧,象征着来年是个盛庆丰收吉利平安年。而在今天的“村晚”节目中,通过舞蹈的艺术展现,把这种对新年的寄托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现场不少观众,陶醉于舞蹈中的流动之美,纷纷用手机录下了一些精彩的片段。有的小孩还忍不住站起来看一下,过把瘾。
“江南民族第一村”的特色当然不止于一个少数民族舞蹈。《山路十八弯》是家喻户晓的春晚金牌节目之一,如果说当年春晚上大家记住的是那山歌的旋律,那这次“村晚”上的舞蹈节目《山路十八弯》则让网友和现场观众对土家族舞蹈留下了颇深的印象。
村支书告诉记者,外婆坑村的发展,凝聚着全体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充分展示了广大干部群众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无私风采。在这样难得的欢聚时刻,各个兄弟村的村民来到这里,用歌声抒发对家乡、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唱出心中的向往,让人激动,也让人振奋。
“村晚就是我们为当地农民搭的舞台。有这么一台晚会在春节前上演,很多在外的当地村民更加有归属感了。”新昌县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说,而对于外婆坑村这样的民族文化村,那就更有和谐、融合的多重意义。
据介绍,为了增加农村的年味儿,丰富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今年,新昌县鼓励全县104个拥有文化礼堂的村,通过自排自演的形式,或以县文化馆送节目下乡的方式,分别组织一台村晚。真正让文化礼堂回归群众文化的本色,有人、有戏、有掌声。
新闻附件:
外婆坑村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西南42公里处,地处澄潭江源头,与东阳、嵊州、磐安三地交界。以前的外婆坑村非常贫困,村里流传着几句俗语:“新昌有个外婆坑,有囡不嫁这条坑,三餐吃的六谷羹,干活行路是牛跟耕田,缺钱缺粮缺姑娘”。外婆坑村地理位置的确没优势,甚至可以说偏得不能再偏了。但近年来,外婆坑村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建设完成了民族风情园、红色足迹长廊、古村寻根纪念馆、民俗博物馆等旅游景点,利用民族特色,打好民族品牌,在赏民族风、吃民族菜、住民族居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农家休闲之路。从昔日的“光棍第一村”一跃成为如今远近闻名的“江南民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