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2月2日电(记者周勉)在湖南一些农村,不少村民一年要参加一百多场酒席,“随掉”的“人情”是个人年收入的两倍,摆酒席带来的攀比浪费和沉重负担叫人苦不堪言。
如今,这样的陋习正逐渐被摒弃。村民通过丰富业余生活、互帮互助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人情”少了,村民之间的人情却更浓了。
过去摆酒,首先必须“造势”。湖南省安化县江南镇马路新村,一年燃放的鞭炮价值“至少300万元”,全村2000人,相当于每人年放鞭炮1500元。村主任王良元说,不仅丧事鞭炮一万元“起步”,还有喜事鞭炮客人“敬一挂”、主人“回一挂”的讲究,谁放得越多,就越有面子。
在主人房前的路上摆满充气拱门,也十分流行。安化县大福镇居民周艳告诉记者,她曾数过一场普通农户宴席的拱门,一共有80个。
“其实并没有实际作用,但租一个每天要一百块。”她还说,每次宴席,菜品都大同小异,“总让人提不起食欲”。宾客离开后,剩下将近一半的食物最终会被倒掉。
大福镇新桥村村民李石中说,自己一年纯收入1.5万元,但2015年参加了一百多场宴席,送出礼金共2万多元。为了尽量“多赚钱”或把送出的“人情”收回来,一些生日在夏天的村民,会把宴会推迟到春节,因为这时在外务工的人都回来了……
这样的风气,到2017年春节被刹住了。几位大福镇小尧村村民向村委会提出限制摆酒席送礼的建议,得到全村大多数人支持。几天后,这条建议被写进村规民约。
小尧村支书肖业勋介绍,即便允许摆酒,也规定了100元的礼金上限和20桌的宴席上限,且不放鞭炮和不摆拱门。
“这些规定实施到现在,还没有人违反。”肖业勋说。
这一村规民约很快得到安化县更多村庄的响应。在马路新村,“斗炮”的现象没有了,村庄变得安宁和干净。李石中一年的礼金支出,一下缩减为不到2000元。
“其实大家都从心底反感摆酒,可就是放不下面子。”肖业勋说。相互摆酒赴宴曾是维系邻里关系的主要手段,但现在被越来越丰富的业余生活取代。“今年,我们村正筹备春节晚会,大家积极性高得很!”肖业勋说。
马路新村村民王双凤说,自己加入了村里去年成立的广场舞队和花鼓戏队,每周都和队友交流切磋技艺。上个月,大家还一起到附近的森林公园郊游。
“现在即使聚餐,费用也由每人均摊。”她说,这样相处,大家的感情反而比过去更深了。
新桥村村民刘培元告诉记者,去年他们成立了志愿者协会,不仅负责村里日常卫生治安,还经常联系公益组织,慰问帮扶同村贫困家庭。“把过去用在摆酒席上的精力和消费拿来办这些事,我觉得更有意义!”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