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2018浙江省两会 >> 聚焦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8年01月26日 08:36:46
来源:浙江在线

一、2017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省政府收官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认真执行省十二届人大历次会议作出的各项决议,圆满完成了本届省政府和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省生产总值达到51768亿元,增长7.8%,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一)着力抓改革促活力

大力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省级“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665项,设区市本级平均达到755项,县(市、区)平均达到656项,全省“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87.9%,办事群众满意率达到94.7%。

积极推进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实施“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改革指导意见,开展德清“标准地”改革试点。创建湖州、衢州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并加快建设。成功举办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和首届世界油商大会。积极谋划“一带一路”捷克站,义新欧班列全年双向运行168列。

(二)着力抓转型促升级

坚决打破坛坛罐罐。淘汰269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4.7万家脏乱差小作坊。不良贷款率由2.17%下降到1.64%。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11个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39微克/立方米。完成拆违2.7亿平方米、“三改”4.7亿平方米。

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深入实施“10+1”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小微企业园区建设,启动实施绍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减轻企业负担和成本1250亿元。新增10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

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组建之江实验室,筹建西湖大学。研发经费支出预计1260亿元,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28742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1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8856家,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96家。新增“浙江制造”标准129个。 “三新”经济增加值预计达到1.25万亿元。

(三)着力抓民生促和谐

统筹推进稳定就业、居民增收、全民社保。新增城镇就业127.2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1%,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4万人。

积极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文化等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浙江大学入选“一流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入选“一流学科”。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389个。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我省运动员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扎实推进平安浙江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完成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人数6.2万人、农村危房改造17.6万户、城镇危房解危2752幢。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6.3%和19.2%。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全省命案实现当年100%侦破。

2017年聚焦改革、聚焦发展、聚焦民生的积极成效,为本届省政府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5年来,我们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干成了许多既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出色完成G20杭州峰会保障任务,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深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改革,成立世界首家互联网法院,率先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消除“4600以下”贫困现象,全面建成“基层治理四平台”。全省生产总值迈上5万亿台阶、财政总收入跨过1万亿大关,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一)坚定不移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体制机制优势显著提升。以政府自身改革为突破口,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全省在册市场主体达到593.4万户,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507家,浙江成为最具发展活力的省份之一。

(二)坚定不移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转型升级取得重大成就。处置“僵尸企业”959家、淘汰企业落后产能1.3万家、整治脏乱差小作坊11.8万家。八大万亿产业加快发展,农业提质增效,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大幅提升。

(三)坚定不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效。研发经费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43%,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0.3万件,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

(四)坚定不移把协调发展作为内生特点,城乡区域深度融合。2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城市化水平达到68%。四大都市区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山区和海岛绿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2.05∶1。

(五)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消除6500公里垃圾河、5100公里黑臭河,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断面比例从64.3%提高到82.4%。完成所有大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技术改造。新增珍贵树木450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61%。完成拆违9亿平方米、“三改”13.9亿平方米。

(六)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中国(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先后获批。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

(七)坚定不移把共享作为根本目的,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县县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8.2%。国家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创建实现满堂红。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3846元、15806元增加到51261元、24956元。

(八)坚定不移发挥人文优势,文化建设成果丰硕。8个设区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建成农村文化礼堂7916个。横店影视基地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文艺精品创作成绩喜人,文化产业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九)坚定不移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设再上新台阶。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不断健全,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14年位居全国前列。

二、今后五年发展的目标任务

党的十九大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领袖,浙江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情发自内心、特别深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和伟大真理。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做好今后五年工作,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奋力续写“八八战略”新篇章。

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阔步前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突出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工作导向,统筹推进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实现上述目标要求,必须聚焦聚力高质量,聚焦聚力竞争力,聚焦聚力现代化,全面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增创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体制机制新优势。加快推进“一窗受理”“一证通办”,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经济体制改革,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

(二)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和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加快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加快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打造现代化先行区。突出接轨上海,聚焦杭州宁波一体化发展,做强做大杭州湾。加快建设美丽浙江。加快建设杭嘉沪创新大通道、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浙东南海洋经济大通道、浙西南生态旅游大通道。加快建设四大都市区。

(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区。

(五)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浙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力争到2020年,全省设区市环境空气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彻底消除劣Ⅴ类水体。

(六)坚持以“一带一路”为统领,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全力争取自由贸易港落地浙江。加快建设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探索实行“海关特殊监管区+开发区”建设和管理模式。

(七)高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全面实施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现高质量就业。推动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八)深入推进文化建设,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弘扬红船精神、科学精神、时代精神,秉持浙江精神,大力发展具有浙江特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力争实现全国文明城市设区市全覆盖。

(九)强化“四个意识”、做到“五个过硬”,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三、2018年重点工作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省政府的开局之年。综合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我省的发展态势,建议201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全省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节能减排降碳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着力抓好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攻克跨越关口的难事、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争取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果。

(一)以更大勇气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广“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年底前所有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实现“一次办结”。加快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由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受理、相关部门由发改部门代跑、环评能评等审批中间环节由职能部门代办,年底前全面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加快推行企业对标竞价的“标准地”制度,各地新批工业用地的30%按照“标准地”制度供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涉企证照由工商部门通办。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更多行政执法机构合署办公、综合执法。积极推进政府运行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推动更多政府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加快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创自由贸易港。加快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和“16+1”经贸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捷克站和迪拜站。启动实施“海关特殊监管区+开发区”整合。深入推进优进优出战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全力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

(二)打好跨越关口的三大攻坚战

打好金融风险防控攻坚战,加强不良资产处置和“两链”风险化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实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专项行动,力争年底不良贷款率下降到1.5%左右。

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巩固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成果,努力解决因病致贫问题。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力争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100个化工等重点行业废气清洁排放技术改造项目,启动10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完成100个入海排污口整治,启动100个重点污染地块和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

(三)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加强科技创新,在人工智能、柔性电子、量子通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八大万亿产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6000家,“品字标”企业达到500家。加快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启动新兴金融中心建设。

实施投资新政,全面推进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力争有一大批100亿、50亿、20亿产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开工。

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新增500个“浙江制造”标准,启动100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标准化+”“机器人+”技术改造。实施小微企业质效提升和商品交易市场转型提升专项行动,新增200个小微企业园区。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整治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的低小散企业,处置200家“僵尸企业”,淘汰100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10000家脏乱差小作坊小企业。

加大实体经济降成本力度,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轻负担1500亿元。

(四)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举措

积极推进之江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建设若干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重大科学装置。支持浙江大学等加快“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建设西湖大学,实施重点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力争引进100个“国千”“省千”创业创新团队。

抓好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开局。高水平编制“多规合一”大湾区规划,开工建设杭州西站,加快规划宁波西站,启动杭甬高速公路智能化改造。抓好大花园建设,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和钱塘江唐诗之路,加快建设浙江名山“十大公园”,启动浙西南景区化高速公路规划,着力打造现代化通景交通体系。高水平构筑大通道,继续抓好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嘉兴科技城建设,联动推进世界级港口集群打造、义新欧班列常态化市场化运行和金甬铁路建设,加快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和沿海产业平台建设。编制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建设规划,发挥四大都市区在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平台作用。

高起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两区”建设,建好一批粮食高产示范区,新增一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一批田园综合体,打造一批电商镇、电商村,培育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启动实施百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6000公里,建设服务站、港湾式停靠站3000个。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新增2000个以上A级景区村庄。统筹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打造2000个“三治”结合的善治示范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100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

全面实施生态文明新政。完善河长制,实施湖长制,探索湾(滩)长制。完善四种主要污染物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省对县(市、区)财政收费制度,每吨提高至4000元。完善生态功能区县市环境年金制度,稳步提高奖励幅度。探索建立省内流域生态奖优惩劣的保护补偿机制,启动实施以单位能耗为基础的用能权交易制度和奖惩政策。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业亩均税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适当减少新增工业用地指标。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支持湖州、衢州、丽水等市打造“两山”理念示范区。

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以人才、产业、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为重点,建设一批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争取布局一批重大军民融合项目。

(五)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建设。建成浙江自然博物园核心馆区、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加快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大力推进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加快大运河(浙江)文化带规划建设。

推进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八大计划”。组建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加快影视演艺、数字内容、文化创意设计、动漫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大力发展丝绸、茶叶、青瓷等历史经典产业。加快建设之江文化中心,积极打造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六)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创新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消除大班额三年专项行动和班额控制专项行动。扩大中高职一体化规模,开展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启动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支持庆元开展农村学前教育补短板改革试点。

加快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认真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新增城镇就业8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和3.5%以内。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劳动报酬增长机制,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提高低保人群保障水平。

加快健康浙江建设。推进医保、医疗、医药、医院、中医、医生“六医”统筹,加快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完善“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对全省0—3岁儿童开展早期识别发育风险和发育异常筛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办好省第十六届运动会。

加强社会保障。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力度,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大病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公益慈善事业、优抚安置制度,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发展残疾人事业。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推进医养护一体化和护理保险制度全覆盖。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更加注重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和购房行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提高租赁住房供地比例。开工建设棚改安置住房29.2万套、建成19.5万套。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

大力加强平安浙江建设。坚决守住治危防患、防汛防台、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等四大红线。筹办好“枫桥经验”纪念活动,积极推广“G20安保经验”,加强“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打造社会治理浙江样板。扎实抓好治危拆违、除险安居工作,完成农村危房治理改造12.2万户,减少地质灾害隐患点1000处以上,完成重大隐患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项目400个以上。加强防汛防台、森林消防等工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安定、百姓安宁。

按照民生实事“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的理念,认真办好食品安全监管、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家庭屋顶光伏建设、市场消费环境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厕所革命”等十方面民生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作者: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