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尚存的偏门米行街
呒没钞票饿肚皮/有了钞票一肚气/手捏钞票去籴米/上街下街价勿一/上街一斗一百一/下街一问三百七/急急奔回上街头/一斗已变六百一/连忙回到下街去/眨时涨到九百七/回头再往上街头/米店大门“盎答别”(指关门声)。
这是旧时绍兴民间流传的一首《籴米》歌谣,它形象地反映了闹粮荒时,大小米店乘机囤积居奇,粮价一日数涨,老百姓拿着钞票去籴米,赶了上街赶下街,却依然没能买到的窘境。那你可知道旧时绍兴的三条“米行街”吗?
西郭“米市街”
西郭“米市街”,因西郭门得名。西郭门又称 “迎恩门”,相传古代皇帝御临绍兴,官员在此城门外迎候。
从杭州方向经绍兴城向东的船只,亦须通过迎恩门穿越古城,然后从都泗堰或东郭堰拖牵而过堰闸往东;而从曹娥江向西到西兴运河的船舶,往往也通过这条航线。
旧时,迎恩门下樯橹林立,舟船相接,商旅不息,桥周围渐渐形成了蔬菜、米市等集市,后人们称迎恩桥为“菜市桥”(绍兴人读菜蔬桥),卖米和农副产品的那条街,被称为“米市街”。
2008年,西郭门外到公铁立交桥一带被拆迁。如今,原米市街浙东古运河两岸正在打造“迎恩门风情街”,希望再现繁华景象。
五云“米行街”
五云米行街,位于五云门外,临运河而建。旧时,这里是城乡粮食交易的集散市场,街上店铺以米店为多,故称米行街。米行街又分前后两街,临运河一侧道路称为米行前街,背面一侧道路称米行后街。当地人俗称上街和下街。
笔者在《绍兴市志》卷十四“国内贸易·五云米市”看到如下记载:民国元年(1912),五云门外宋衍泰、宋元生两米行,资金各合当时银圆2万多元。除秋收时收购乡货外,主要贩运外地粮食,两行年运销量各在2万石上下。抗日战争时期,绍兴沦陷,五云米行纷纷停业,米市衰落。
据记载,五云米行街最繁华时有大小米店80家,米市交易十分旺盛。同时,来往各地的埠船多在此地集中,经浙东古运河前往上虞、新昌、嵊州等地,因此也曾经是繁华的市集。如今,这里已被拆迁夷为平地。
偏门“米行街”
“清末民初,绍兴县城有米行34爿、米店170家左右,米行多集中于偏门、西郭门、五云门三处。这与水运方便有很大关系。当时在这几条街上,店铺林立,沿街虽有酱园、杂货店、饮食店、绸布店等其他店铺,但以米店为主,所以绍兴人把这三条街称为‘米市街’或‘米行街’”。绍兴市城建档案馆原馆长屠剑虹说。
“如今,绍兴西郭、五云两处都先后被拆了,只剩下偏门的米行街,这条临古鉴湖的老街,如今还有人经营着酱油、老酒、蔬菜种子、修钟表、绷棕绷等生意。此外,这条街上还保存着明万历年间吏部尚书孙清简府第,孙府三重檐结构的‘香火堂’弥足珍贵,希望能修旧如旧进行保护,保留好这条老街。”有识之士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