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谢幕
“世人多知越剧有十大流派,没想到,绍剧也有这么多的流派唱腔!”绍剧戏迷胡兴强在观看“绍剧经典流派演唱会”后惊讶地表示。
1月1日、2日,绍剧艺术中心举办了迎新年“绍剧经典流派演唱会”,绍剧艺术家章艳秋派的《香罗带》、筱昌顺派的《百岁挂帅》、杜鸿发派的《寿堂》、杨鹤轩派的《辕门斩子》……在绍剧艺术研究院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的演绎下,这些流传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绍剧老艺术家的流派代表唱腔,再次重现绍剧舞台。
这次演唱会展示的17个流派代表唱段,包含绍剧“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的17位绍剧老艺术家的流派代表唱腔,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段,也有鲜见于舞台的绍剧早期唱段。
“这些原唱录音资料,主要来源于上海图书馆、电台,还有一些来自戏迷的珍藏,我们从中挑选了比较有代表性的17位绍剧老艺术家的流派唱腔,然后由优秀演员来学唱。”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严晓兵说。
绍剧为何也有这么多经典流派?这颇令人好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与上世纪30年代艺人筱凤彩等人在演唱中所创造的“海底翻”抒情性长腔有关。
“‘海底翻’抒情长腔,音程跳跃大,可长可短,根据情绪,耍上一腔,酣畅淋漓、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当时,艺人们纷纷仿效,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艺术根底和行当规范,创用不同的‘海底翻’长腔,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演唱风格,从此名家辈出,蔚为大观。”严晓兵告诉记者,比如章艳秋的演唱以“吟唱”为特色,纡缓婉约,动人悦耳,由此确立了绍剧旦角的唱腔模式,并形成了绍剧“男、女合演”的格局。杨鹤轩的戏路宽广,用本嗓演唱,刚健挺拔,稳重老沉,运腔委婉深沉,字正腔圆,别具一格。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施洁净在演唱会上表演了“绍剧第一女老生”钱慧韵派的《辕门斩子》,在台下观看演出的绍剧名家钱慧韵老师给予她很高的评价,但施洁净依然觉得自己唱得并不是最到位。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姚百青认为,“绍剧经典流派演唱会”开了一个好头,学唱老一辈艺术家的流派代表唱腔,这是一种很好的传承,尽管不是一早一夕就能形成的,但他希望在今后创排新戏时,能够融入更多流派代表唱腔。
20世纪上半叶是戏曲流派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与当时戏曲艺术的娱乐主流地位、“名角挑班”的制度以及同行间激烈的市场竞争有着密切关系。
“多流派的出现,是一个剧种繁荣昌盛的具体反映。只有让流派真正‘流’起来,绍剧才能更有生命力。”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徐红告诉记者,演唱会邀请了五六十位绍剧老艺人前来现场观看演出,今后他们还将本着继承一批、打磨一批、展示一批的原则,不断挖掘绍剧艺术流派的精华,进一步明确流派的学习和继承,使经典流派绝活在传承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