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我太敏感,把小问题尖锐化了。”数天前,因家庭矛盾来寻求心理辅导的王女士心平气和地离开了枫桥镇心理咨询室。在这间心理咨询室里,每天都有专业心理咨询师来义务服务,“问诊”婆媳关系、隔代教养、信访矛盾等突出的基层问题。咨询室成立8个多月以来,已为枫桥镇数百名群众提供了心理咨询。
设立乡镇心理咨询室,是诸暨用心理学解决社会问题的有益探索。今年以来,诸暨市心理卫生协会在枫桥镇、赵家镇、暨阳街道分设乡镇(街道)心理咨询室,20余位心理咨询师定点关注各咨询室,将心理学作为“枫桥经验”转型升级的知识基础,对社区矫正人员、特殊留守儿童、信访人员等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
这几天,乡镇心理咨询室又成功帮助一位心态失调的信访者阿萍(化名)恢复了理性。
据诸暨市心理卫生协会会长何月红介绍,阿萍在某案中对法院判决不满,多次上诉无果后,心态严重失调,产生一定的抑郁焦虑倾向。在各种心理冲突下,阿萍开始了持续信访。
为了帮助阿萍走出阴霾,心理咨询师首先了解了她的心理状态。完成初步测评以后,与枫桥镇相关部门协作,专门成立介入小组。在全面了解案情、充分熟悉村情、专业透析人情的前提下,由心理咨询师与阿萍结对帮扶,以找寻她内心最大的需求点,找到发生心理矛盾的症结。
“一开始,她是不接受我们的,以逃避的方式应对心理疏导。”何月红说,为了获取阿萍的信任,他们以调研的方式进村入户,几乎每天都深入村里,渐渐与阿萍建立关系,慢慢熟悉。经地数个月的悉心问候、专业疏导,终于解开了阿萍的心结。她也从一开始的不搭理,逐步愿意向心理咨询师“抱怨”,吐露心声。此后,经过6次跟踪辅导,阿萍的焦虑状态基本解决,激烈对抗情绪大大缓解,开始理性思考问题。
今年,诸暨3家乡镇(街道)心理咨询室已成功疏导10多位心态失调的信访人员。经过专业、系统的心理干预,他们对生活有了一定的信心,社会交往能力基本得到恢复。
“在诸暨市区及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我们把心理咨询向乡镇延伸。实践证明,通过心理学解决社会问题行之有效。”何月红表示,下一步,诸暨市心理协会还将持续探索乡镇心理咨询室的有效模式,进一步满足基层心理健康辅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