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山镇“江南红旗渠”沿线村组织村民在干涸的水渠内清理杂草杂树。“镇里准备重新修复这条水渠,引进浦阳江活水。”同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确立生态文明旅游乡镇的发展定位,随着这条水渠的修复贯通,不仅能有效提升同山水利灌溉设施,也能加快振兴农村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更将进一步发掘“江南红旗渠”所蕴含的厚重历史价值。
从诸暨与浦江交界的同山镇临江村出发,有一条水渠蜿蜒在同山镇的山野,一头从临江村起,经吉水坑村、绿剑村,止于中源村;另一头从浦江交界点牛头颈水库起,途经南源村、仙日村、边村、唐仁村、高城头村至中源村,两头汇集,全程延绵20公里。
据介绍,上世纪60年代末,在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条件下,同山人民排除万难建造了这条人工“天河”,这不仅在同山镇史无前例,也是诸暨历史上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号称“江南红旗渠”。它曾将清澈的浦阳江水翻山越岭引进来,灌溉滋养了同山的万亩良田,一举解決了半个同山旱年的饮用水之困。然而,改革开放后分田到户,农户搞多种经营,导致这条集体所有的沟渠因疏于管理而渐渐荒废,再加上年久失修,崩塌堵塞等现象异常严重,近年已断流。
在今年上半年剿劣行动中,同山镇摸排出几个因缺少活水和排水系统几近堵塞,虽经整治但容易反弹的池塘,成为剿劣的一大难点。当时,同山镇领导想到了这条荒废的水渠。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只要修复水渠,就可以从浦阳江上游、浦江交界处引入活水进池塘,就能治标治本。不仅如此,沿途村民对这条水渠依然怀有深厚的感情,热切盼望早日恢复它的抗旱灌溉功能。”
为了修复这条水渠,镇里请来水利专家反复探讨,决定对破损严重、淤泥积淀的水渠进行生态修复。目前,该水渠“同山镇高标准农田提升类项目(抗旱灌溉水渠修复工程)”已立项并完成招投标,项目预计投资270万元,在完成前期整理后开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