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绍兴城市品质实现了新提升。
城市是最大的发展平台,是区域发展实力和水平的象征。一年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全市域协同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理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大城市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城市能级。
栉风沐雨一年间,绍兴城市形态整体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文化特色彰显,城市管理精细有序,这座城市正以更优的布局、更高的品质、更强的能级,向着独具魅力的东方水城大步迈进。
统筹整合:擘画发展格局
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转型,必须坚持全市一张图、一盘棋,切实加大“统”的力度,立足全市域统筹配置资源,提升中心城市高端要素和高端产业集聚能力,抢占区域竞争主动权。
今年以来,我市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积极融入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等重大战略,着眼全市域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规划建设绍兴“科创大走廊”“文创大走廊”和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大平台,擘画出绍兴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大格局。
围绕“同城化、一体化”和“统规划、统规模、统规则”要求,我市今年推出4大类44项工作清单,全力推进三区融合。越城、柯桥、上虞三区公办普通高中打通招生,实施三区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深化三区公交“四统一”,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随着一项项清单工作的落地见效,三区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统筹性明显增强。
作为绍兴大城市的核心区,镜湖新区加快布局高端项目,金融、教育、医疗、高端商贸设施等日渐密集;与此同时,我市有序推进古城的工业、仓储、生产性服务业等功能疏解,引进培育文化、旅游等功能,把古城“让”出来,使古城“静”下来。
在拓展中心城市空间的同时,诸暨和嵊新城镇组群发展高歌猛进。在嵊州、新昌两县市和市级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下,嵊新协同发展改革省级试点成效明显。从项目洽谈到落地,仅用时不到半年,横跨嵊新两地的万丰锦源高科产业园成为嵊新产业协同发展的例证。今年以来,《嵊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项目流转和企业迁移政策》出台,明确了两地十大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平台。嵊新区域空间协调规划和义甬舟大通道嵊新区域通道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制订。
诸暨市构筑“北承南接”新格局,着眼全市域和周边都市圈,打开发展新大门。作为诸暨组群“北承南接”的桥头堡,店口镇全力推进店弦线、兰店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店口与杭绍诸三城交通一体化新格局,提升小城市功能。
立足全市域、大市区,我市统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项目建设带动城市成片开发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今年,我市扎实推进杭绍台铁路、金甬铁路、杭绍台高速等项目,开工建设杭绍城际铁路、轨道交通1号线,完成交通投资216亿元,投资力度创历年之最。
城乡融合:共享发展成果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内在要求。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实现高质量均衡性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今年,一项名为“五星达标、3A争创”的工作,在越州大地全面铺开。“五星达标、3A争创”,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绍兴农村的具体实践,是推进农村“两个高水平”建设的绍兴方案,是基层治理模式的重要探索。我市明确,通过3年努力,全市1000个以上村达到基层党建星、富裕星、美丽星、和谐星、文明星等五星标准,其中100个以上村达到国家3A级景区标准。
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按照“景观一流、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可看可游”的要求,我市新启动“十大”美丽乡村景观带建设,并借此培育发展观光农业、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新兴业态。前三季度全市乡村游接待游客1447.6万人,直接营业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18%。
今年以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开。结合小城镇丰富的人文资源,我市对全市118个小城镇全面落实“驻镇规划师”编制整治规划,开展文明创建、垃圾分类、六乱治理等长效管理。一年来,完成清理环境问题2.11万处,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户受益率达98.97%,小城镇环境卫生、秩序显著提升。
扎实打好城中村围剿战,全力推进治危拆违攻坚行动,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将“三改一拆”工作推向纵深。到目前,全市共完成城中村改造拆除1182万平方米,拆迁村居121个,拆除违建2076万平方米,“三改一拆”工作综合排名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有效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是公共服务和发展红利的均等化共享。今年初,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将“村村通公交”站点距离从2公里缩短至建制村村委或文化活动中心500米以内,2019年底全市建制村公交通村率达100%。
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重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常住居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24944元,居全省前列。到年底,全市将完成消除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和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薄弱村,提前完成省定要求。
铸形塑魂:提升绍兴形象
今年以来,我市着力加强城市管理,优化城市形象,绍兴城市品质在一系列重大活动中得到检验,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金秋时节,备受瞩目的国际皮划艇马拉松世界杯、绍兴国际马拉松赛在我市成功举办。从水上百舸争流,到陆上万人奔跑,当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者在享受到运动的“速度与激情”的同时,绍兴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水城风貌也全方位地向世界作了展示,让人们感受到了“最有文化味的国际马拉松”,见证了一个传统与时尚共存的现代化绍兴。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蔡勇深有感触地说:“马拉松,不仅是城市风景的展示,更是城市精神与城市文明的体现。”绍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城市治理能力,提升了城市素养。
重大比赛成功举办的背后,是城市管理的不断精致精细。以“越马”举行为契机,我市启动实施城市景观提升工程,从道路街面、建筑立面、绿化广场、城市家具、户外广告、夜景亮化等六个方面入手,在越城区和柯桥区同步开展33个项目,从天上到地下,给绍兴“祛斑”“洗脸”,城市形象更美,城市管理更有序。
今年是城市五年治堵行动的收官之年。统计显示,五年来,我市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425.7公里,先后打通了76条“断头路”,全市共改造堵点362处。不少市民表示,城区道路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乱变道、乱调头等违法行为越来越少,群众文明出行意识越来越强。
今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成功实现“两连冠”,诸暨市首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沉甸甸的奖杯,是对城市品质的最好褒奖。
12月1日,我市制订的两部地方性法规《绍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绍兴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正式施行。两部法规的出台,是我市从立法层面引导和规范公民行为的新尝试,对于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治理水平将产生深远影响。
城市的气质和精神,发于内,而形于外。踏着“两个高水平”建设的鼓点,绍兴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加快建设绍兴特色现代化城市,让城市发展更有质量,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