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以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践行新发展理念,勠力同心,改革创新,着力提升产业品质、城市品质、环境品质、文化品质、生活品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奋力向全省第一方阵全面进发,在“两个高水平”建设新征程上砥砺奋进,迈出了崭新步伐。今天起,绍兴日报推出一组“砥砺奋进迈新步”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诸暨市临杭产业园项目展示。首席记者 袁 云 摄
2017年的绍兴,是提振实体经济关键之年。
这一年,我市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总引擎,引领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探索与实践科学发展之路,由此全面开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征程。
锁定“绿色高端、世界领先”,在变革中浴火重生。这一年,我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体经济在阵痛中坚定前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力接续转换,积蓄起新一轮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聚焦传统产业 优化经济质量
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必须以质量发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占全市经济比重近七成的传统产业的表现,举足轻重。
今年以来,绍兴紧紧抓住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机遇,以纺织、化工、金属加工、黄酒、珍珠等五大制造业领域为重点,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运用标准管控等组合拳,推动产业整体向“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挺进。
1至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6%和10.9%,增幅比去年提高3.7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
“最重要的支撑,是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迸发出新优势。”绍兴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绍兴制造向绍兴创造转变,绍兴速度向绍兴质量转变,绍兴产品向绍兴品牌转变。
最近,位于蓝印小镇的瑞雪蓝色印染科技有限公司与纺织业信息化大佬——“环思智慧”签订一项协议,协同建设“印染智慧工厂”项目,打造全国印染企业智能化标杆。
企业从200多家瘦身到100家左右,产量从200亿米削减到160亿米,经历壮士断腕,柯桥区印染产业集聚提升工程效应持续发酵。与去年倒逼整治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标国际前沿,主动谋划新的竞争优势,“瑞雪”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以来,柯桥区纺织产业技改投入超过100亿元。以技改促效益,前10个月,全区印染产业利润同比增长15%以上,涌现了“万家帘品”“新乐纺织”等一批新龙头品牌,产业瘦身强体效应日益显现。
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推进会在绍兴召开后,上虞全面推进化工产业改造提升工作。染料巨头“龙盛”和“闰土”双双与上虞区政府签订协议,在2018年底前,彻底退出道墟街道染料生产基地。今年,上虞区停产整治、停产退出(转型)56家,关停小涂料企业27家。
围绕“绿色安全、循环高效”目标,聚焦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上虞化工产业踏上脱胎换骨式变革进程:全力推动化工企业“一园式”高质量发展,全力构建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结合店口铜加工产业基础,打造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产城融合板块;制定团体标准,推动黄酒产业传承发展;以科技养殖和生态养殖为支撑,提升珍珠品质……今年以来,全市各地相继出台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奏响优化升级的协奏曲。
构建创新体系 培育新兴动能
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跨越,关键在创新,在核心技术的突破和成果转化。2017年,我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一台智能无缝内衣机,60秒制作一件泳装,综合性价比超过意大利进口机。今年前10个月,“日发纺机”推出的6款智能纺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以上。这是我市纺机装备制造产业高速成长的一个缩影。前10个月,全市规上纺织机械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97%,而利润增幅达57.06%。
从核心部件到整机,绍兴纺机产业正在实现全产业链升级。以创新服务综合体为依托,搭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创新合作的平台,实现从单项技术突破走向系统集成创新,这样的创新体系激活企业内生式成长潜能,孕育绍兴经济增长新动能,纺织机械产业是受益者之一。
接轨“大湾区”,我市加快建设科创大走廊。以科创大走廊为载体,优化创新链,推动政策、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和企业集聚,培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经济带。目前,已初步形成绿色印染、现代医药、时尚创意、纺织机械等十二大创新综合平台。
着眼于布局未来关键产业,2017年,我市发布最新战略性新兴产业路线图:未来五年,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现代医药、新材料,打造若干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围绕路线图,通过做好产业创新生态的“成分分析”,围绕制度、风投、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多部门协同精准施策,促使形成价值链、创新链、资本链的“闭环”,全力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深入实施人才新政20条,推进“海外英才计划”“院士智力集聚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高水平建设浙江“千人计划”绍兴产业园,以人才带动项目落地,成效明显。为期两天的“名士之乡”人才峰会,150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日趋完善的创新体系为产业升级注入不竭动力。1~10月,全市规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同比增长8.9%。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30.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564亿元,同比增长8.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70亿元,同比增长6.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479亿元,同比增长12.9%。
改革全面发力 提升项目量级
瞄准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以改革促进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2017年,我市在要素配置、清费减负等领域持续发力。
69家上市公司GDP贡献超过10%,如何通过增长极引领生长出增长链?今年8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绍兴市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2017-2020年)》。《意见》确立了以引领为核心的目标、路径、举措和政策支持系列组合拳。
仅仅三个月后,11月23日,位于诸暨的“万安科技”与位于新昌的“日发精机”双双发布收购公告,前者拟收购Evatran Group, 布局电动车无线充电领域;后者拟收购通用航空资产。推进上市公司兼并收购,通过并购引入先进技术、高端人才等产业发展战略资源,支撑绍兴产业做强做优做大。今年以来,全市16家上市公司实施并购,交易额98.2亿元,发起次数为历年之最。
浙江恒鹰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签约到落户,不到半年时间。总工程师刘鸣说:“落户绍兴,有产业链、市场前景等方面的考虑,但更在于优良的营商环境。”去年10月,全省首创的绍兴涉企综合服务平台正式投入运行。运行一年来,服务企业达2.97万家次,“恒鹰动力”是其中一家。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我市试点推行外贸企业“十一证”联办、“一地一产业”证照联办和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一码通用”。前10个月,新设立私营企业同比增长25.35%,新设立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22.59%。出台《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方案》,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减负90.9亿元。
康龙化成(北京)新药研发项目今年落户上虞;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安吉尔环境科技智慧园区项目等接踵而至。“这是以商引商的‘价值乘法’。”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大项目、龙头项目显现蝴蝶效应,开启量级飞跃,抢占全球价值链高端。1~11月,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92个。前10个月,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181.9亿元,居全省第2位;其中,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957.1亿元,居全省第1位。
通过创造最佳的营商与创新环境,绍兴对高端要素的吸附能力将实现新跨越,新型产业舰队日益壮大,将让绍兴产业品质的魅力指数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