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跨界区域往往因管辖权的模糊不清成为“三不管”地带,也成了治水的一个薄弱环节。近日,记者在嵊州市采访时获悉,该市积极创新治水机制,通过实行“下游考核上游”、“跨界河长”等措施,上下游联合治水,很好地破解了这道难题。
下游考核上游
实现上下游联合治水
10月2日,剡湖街道工农社区总支书记沈庆奎巡视工农渠时,发现渠水浑浊不清。他一路上巡,查实污水来自上游鹿山街道。鹿山街道有关负责人获悉后非常重视,立即派人清查原因。“我们已初步查明,污染渠道的主要是生活污水,因工农渠上游几个村截污纳管还未到位,生活污水不慎外泄。”鹿山街道副主任王柯英告诉记者,工农渠上游有一段是两街道界渠,他们将联合剡湖街道,共同治理水污染。
“这是一个典型的跨界河流联合治水的例子。”嵊州市治水办负责人说,嵊州市境内有大小河流1017条,纵横交织,由于行政区划不同,上下游之间缺乏交流沟通,镇村之间跨区域河道常常疏于管理,成为治理盲区。为解决这个矛盾,嵊州市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着力解决跨界河流治理中长期存在的“三不管”现象。
“下游考核上游”便是其中一个措施。嵊州市专门制定了《下游考核上游办法》,每年在“五水共治”考核中设置一定的分值,考核内容包括问题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等,以推动上下游联动治水,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发生。
对于下游考核上游措施,甘霖镇镇长助理娄小忠认为行之有效,改变了交界河段谁也不管的现象。东溪江在甘霖和崇仁交界处有个砩坝,容易沉积垃圾,本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地方,但自实施“下游考核上游”以来,无论是上游的崇仁镇还是下游的甘霖镇,都很重视交界处的污染问题。“只要我们一发现问题便立即向崇仁镇反映,他们会快速作出回应,从没推诿,东溪江因此清水长流。”娄小忠说。
嵊州市治水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下游考核上游“实施三年来,上下游兄弟乡镇合力治水,已取得瞩目成效,更令人欣慰的是,到目前为止并没出下游扣上游分的例子。
跨界河长
解决了沉积多年的治水难题
与市内河流交界地段的管理相比,市际间的河道因为涉及两市(县)管辖,难度更大。嵊州市与东阳市,分属绍兴和金华管辖,多年来两地常因水质问题互相争执。为彻底解决矛盾,两地积极探索跨区域治水机制,通过设立市际间的跨界河长解决管理盲区地带的治水难题。
清溪流经东阳市三单乡和嵊州市贵门乡,两地交界处的山林田地互相穿插,具体界址难以分清,因而两地交界处的清溪一度成了三不管地带,一些垃圾也无法得到及时清理,最终受害的是下游的嵊州。今年年初,贵门乡率先提出在清溪设立“跨界河长”的建议,由两乡主要领导担任乡级河长,村负责人担任村级河长,以两乡交界的建设桥为界,巡河时深入对方地域1公里,发现问题双方及时解决。这个建议得到了三单乡的认可。
贵门乡党委书记钱凯丰告诉记者,自从当上“跨界河长”,他常沿着清溪巡查到上游三单乡境内,如果遇到三单乡的河长,两人就会一起交流河道保洁经验。“跨界河长不仅要管好自己的水,还要护好别人的水,责任比较艰巨。”钱凯丰说,令他高兴的是,在两乡和两市的共同管理下清溪水已越来越清,两地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嵊州市治水办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贵门乡与三单乡,长乐镇与东阳市巍山镇、城南新区与新昌县七星街道等都建立了跨区域联合治水工作机制,实现了流域与流域间治水无缝对接。“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深化完善跨界河长制度,彻底消除治水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