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撸起袖子加油干 >> 文旅
上青古道:“茶马古道”新气象
2017年10月12日 09:18:18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陶宴岭古道两旁枫叶如火(资料照片)

在古绍兴,迁客骚人寄情于会稽山水的大方与澹雅,普通人家则世代繁衍于此,赋予其灵气与活力。有绍兴“茶马古道”之誉的上青古道兼具这两种气质。

古道名片

上青古道是一条由日铸岭古道、陶宴岭古道、万寿山古道等组成的森林步道。起于柯桥区平水镇上灶,终于王坛镇青坛,全长21公里。其中日铸岭古道历史上是本地山民去平水、上灶参与集市贸易的必经之地,被称为绍兴的“茶马古道”。陶宴(隐)岭古道因南朝齐梁年间医学家陶弘景隐居于此而得名,是绍兴南部山区至今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驿站古道遗址之一。

线路推荐

日铸岭古道段:锁泗桥→兰若寺水库→上祝,长约2.6公里,岭上有下马桥、议事坪、日铸云梯、太平井等古迹。

陶宴岭古道段:金渔村→陶宴岭→新联村,长约3公里,有超过1400级石阶,沿途有“饭粒石”、“神仙脚印”、“泉水林”等典故和农业学大寨时期留下来的梯田。

万寿山古道段:上祝→万寿山水库→金渔村,长约5公里。

上青古道游客不绝。

历史虽久 风景依然如故

早些年,居住在王坛王化的村民要进绍兴城区,必沿着日铸岭古道走到上灶埠头乘船。于是有了脚夫,挑着从城里买的日用品进王化,挑着农产品到上灶埠头进城,以此谋生。每年通过古道挑进挑出的货物可达10.4万多担。

回溯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在上青古道上发生的故事,便是古越绍兴的“胆剑文化”、“南宋文化”和美丽传说。比剑石、日铸云梯等讲述着越王率众北抗吴、楚的坚韧与毅力。下马桥、议事坪、卧龙坪等诉说着赵构逃难、刘伯温心系天下等故事。日铸岭得名源于欧冶子炼剑的传说,“昔欧冶子铸剑,它处不成,至此一日铸成”。

沧海桑田,曾发生在古道上的故事如今只能被后人缅怀,但承载这些故事的茂林修竹、淙淙溪水却从不曾变过。拾级而上,两旁林木参天,幽静山路以坚实的身躯迎接着访客,啁啾鸟鸣用清亮的歌声一路相随。深秋时节,陶宴岭古道两旁都是火红的枫叶,层林叠染,美不胜收。

修旧如旧 村民享受红利

当平王线、绍甘线等公路修进山里,曾作为交通要道的上青古道渐渐被冷落、荒芜,乃至破坏。直到2014年,绍兴市将“会稽山森林健身游步道”纳入民生实事工程,上青古道从此走上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据绍兴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会稽山游步道由“一环五区十点三十线”组成,30条线路全长350多公里,上青古道是首条修复的。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已建步道、村道,串联主环线;梳理修复古道,修缮沿线建筑遗址,开辟停车场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力求恢复当年“茶马古道”的风貌。

约一年时间,日铸岭古道率先通过验收。随之而来的便是源源不断的游客。“我们村很多人家都跟着日铸岭古道赚钱喽!”祝家村党支部书记宋珠红喜滋滋地说,好几家村民开了农家乐,只要天气好,每逢双休、过节生意红火得不得了。哪怕是普通村民,家里吃不完的农产品也都被游客“抢”光了。

游客多了,森林游步道的日常维护任务也重了,由镇里补助、村里包干,主要做好卫生保洁、森林防火、不文明行为劝导等工作。宋珠红告诉记者,祝家村平时每天有4个人负责相关事宜。

上青古道日铸岭古道段。

借力科技 打造“智慧古道”

森林健身步道并不是上青古道的终点。据悉,未来它还将与数字化科技无缝对接,驶上智慧旅游“快车道”。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上青古道正在申报省级“智慧古道”项目,相关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专门为“会稽山森林健身游步道”量身打造了一款APP,名为“登山越岭”,收录了上青古道、雪窦岭古道、孙家岭古道等46条森林古道、大禹陵景区、宛委山樱花林等100多个景点的位置信息,可以实现古道、景点、停车场、山峰、村落、农庄以及公厕的线路导航和游客登山轨迹记录等功能。

今后,APP还将开发更多新功能,譬如经典路线的推荐、游客自主规划路线、附近景点设施的介绍推送、扫二维码阅读更详细的人文历史典故、分享自己的游走轨迹和心情等,游客带着手机走游步道,将会更加充满乐趣。

记者手记

完善设施赢得客流

在走访上青古道过程中,记者有一种强烈的“割裂感”:景区内外“两重天”。景区只能走走看看,村庄只能吃饭住宿。走上古道就必须走到底,半路想要上厕所,很难找;肚子饿了,想买点吃的,没处买。当地村民告知,他们经常自己运一些矿泉水、土特产、熟食、水果等,到山上去卖。可见,上青古道的旅游规划建设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很多旅游配套设施没有建起来,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

相较于现在村民只能开开土菜馆、挑水和食物上山售卖,古道旁边的村庄如王化村、祝家村,若能开发成杭州梅家坞那样的休闲山庄,显然更具有盈利空间,上青古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推广一个新的旅游景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上下联动,持续努力。森林古道的旅游开发,不是林业局一家之事,需要与旅游局、农办等许多部门紧密协调合作,整合资源,共同发力。


作者:记者 陈 松 通讯员 尉月琴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