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至18日,2017年诸暨市“慈孝”文化图片巡回展在西施殿举行,巡回展讲述负米为养、祷神目明、舍鹅不食等24个故事。
诸暨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侍母成医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杨文修,人称浙东第一大孝。据传,杨文修自幼好学笃孝,六岁能口述孝子故事。他的母亲体弱多病,料理家务和服侍病人的担子,全压在他身上。16岁时,杨文修决意放弃科举考试。为治疗母亲的疾病,他毅然“割股疗亲”,三天后,他的母亲的病竟奇迹般好转。从此,杨文修买来一大批医药著作,潜心研读。后其母撒手人寰,杨文修捧土筑坟,并庐居于墓侧,边守孝边研读医书,并为乡亲除病。乡人敬重杨文修,尊他为“佛子”。
这位孝子的曾孙正是著名诗人杨维桢。在古今诗坛上,杨维桢是咏孝诗写得最多的诗人,堪称“诗坛一怪”。在他存留下的1500余首乐府诗中,咏孝诗达30首之多,有行、操、辞、吟、歌等多种体裁。
诸暨市民宗局民族宗教科科长郭伯兴告诉记者,在杨维桢的乐府诗中,有写耳闻目睹的孝人孝事,有对载入史册的人物的评论,有讽劝世人遵守孝道等,“咏孝诗是杨维桢骨子里对孝道的推崇与遵守,这与他出生于慈善孝义之家、之乡不无关系”。
对于为何要举办巡回展,郭伯兴表示,诸暨的慈孝文化可以远溯越王勾践“身自耕作……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慈爱百姓,是为“大慈”;越女西施在国难当头之际,忍辱负重,以身救国,“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是为“大孝”,自古以来,“慈孝”成了流淌在诸暨人血液里特有的情愫,载入史册的慈孝人物不可胜数。
9月18日及9月23日,展览还将在诸暨滴水禅寺和五泄禅寺加展,各将持续5至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