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柯桥区华舍街道大西庄村村支书王兴耀成了“网红”,他当起村里公厕总厕所长的新闻先后经绍兴网、掌上绍兴、绍兴晚报等媒体报道,被更多新媒体转载,在朋友圈也引发热议:当厕所长掉不掉价?是不是作秀?……
笔者认为,从人家已经默默做了近两年的厕所工作而且已经得到很多好口碑的情况看,这位村支书并不是借“厕所长”博出位,而是确实在做实事。尤其是从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村对公厕的改革是多方位进行的,监督检查的条款也是异常细致,并非只是设了一个空的“厕所长”的头衔。
真心为这位大西庄村的村支书点赞。封自己为“厕所长”是需要勇气的。一方面,毕竟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厕所长并不是令人愉悦的称谓,甚至有点难听。另一方面,管好厕所是有难度的,厕所长的工作做不好很容易成为众人嘲笑的谈资。
厕所长的制度,最容易让大家联想到的是我省在“五水共治”上成效显著的河长制。其实,从工作的出发点上,“设立厕所长”不仅与“河长制”相同,而且与我省的“最多跑一次”也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给自己加压,敢碰“老大难”敢啃“硬骨头”,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将一项民生工作进行到底。
公厕虽然不登大雅之堂,却是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窗口。担任厕所长不仅不掉价、不跌身份,反而能体现管理者的勇气、责任和担当。更何况,“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从王兴耀在接受采访时的话“现在看来赢得的好口碑比做其他很多事情都要多”来看,大西庄村的厕所长制度已经成为一个赢得好口碑的标杆。笔者认为,不妨在大西庄村这个成功的案例基础上,把厕所长制度向更大范围进行推广,同时也可以像河长制那样今后分多级厕所长,把我们的城乡公厕文明不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