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专题 >> 剿灭劣水行动 >> 新闻
禹陵江:那一抹江南秀美
2017年06月30日 10:16:50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在初夏阳光的照耀下,禹陵江碧波荡漾,清澈如镜,流淌着江南水乡的韵味。家住越城区稽山街道禹陵公寓的谢金军是社区护水志愿者中的一员,每天,她都会来禹陵江畔走走。她,见证了禹陵江从“脏丫头”变成“俊姑娘”。

河道名片禹陵江南起越城区二环南路,北至涂山路,全长5.5公里,水域面积10万余平方米。除主河道禹陵江外,还有六条支流,分别为东支16、17、18、19、24和禹陵溇。禹陵江及其支流皆由稽山街道苗山社区负责。

颁奖词它是古城内难得的大面积水域,也是禹陵脚下那一抹秀美的水乡美景。它,以“禹陵”为名,承载着历史的变迁,也记录着“五水共治”的成效。从昔日的Ⅴ类水到现在的Ⅲ类水,从水草丛生到风景如画,在“五水共治”的这些年,禹陵江宛若新生。

看变化,“脏丫头”变身“俊姑娘”

在禹陵脚下,禹陵江无疑是最美的一道水乡风景。天气好时,还能看到成群白鹭在河畔飞翔。然而,在整治之前,这里俨然另一番景象:水面杂草丛生,河底淤泥堆积,而岸边,则是随意搭建的瓜棚、鸭棚。“那时候,禹陵江就像是个难看的‘脏丫头’。”稽山街道苗山社区主任周娇娥是禹陵江的村级河长,担任河长的这5年,她参与并见证了禹陵江的改变。

河宽约50米、长约5.5公里的禹陵江是古城内难得的大面积水域,它流经禹陵居委会、涂山居委会、苗山社区、陆家庄居委会、直路居委会等5个村(居)及20余家企业,近4000户居民的生活与之相联。“由于沿线住户、企业较多,禹陵江的水质一直起起伏伏难以把控。”周娇娥告诉记者,曾经,禹陵江的水质仅为Ⅴ类水,加之多年未清淤,河道内淤泥堆积,淤泥最厚处甚至有三四米。

2015年,稽山街道开始对禹陵江及其支流进行集中清淤,共清出淤泥1万余立方米。随后,又通过石块堆砌等方式,对长约7公里的河坎进行生态修复,建造了生态河坎,保障了水生动植物的生存需求。

找方法,172个排水口统一挂牌

沿河企业、居民众多,是禹陵江治理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为有效把控水质,苗山社区想出了一个好方法:对禹陵江主流及各支流排水口逐一摸排,并进行挂牌监督。记者看到,目前禹陵江流域172个排水口已全部挂牌。“每个排水口都标注了名称、编号及监督电话,市民只要一看到排水口出现问题,可以随时拨打监督电话。”周娇娥说。

今年上半年,就有市民通过排水口监督电话来反映,一支流排水口在排放污水。在接到市民举报后,河长周娇娥立刻赶往现场,并及时联络相关部门,对该排水口情况进行调查,最终确定了排污企业。不仅如此,通过挂牌,其余不少影响河道的行为也得到了有效制止。就在上个月,越秀花园一居民向社区反映,东支18边上一企业在河边私自破围墙建河埠头。随后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并及时联络上级部门,对此次违建行为作出处理。一周后,企业主就将该处恢复了原貌。

同时,社区还发挥学生、党员、楼组长义务巡河队的作用,对沿河洗涤等陋习进行劝导,并通过巡河交流群,提高社区、街道及挂联单位干部的联系密度,让人人参与到保护河道的工作中来。经过治理后,禹陵江从原先的Ⅴ类水变成了现在的Ⅲ类水。“现在,每天早晚,我们全家都会去河边散步,看着景色变美了,心情格外舒畅。”禹陵公寓居民谢金军说道。

得经验,“巡、改、疏”治水三字经

禹陵江完成了从“脏丫头”向“俊姑娘”的蜕变,在这过程中,奋战在治水一线的工作人员也总结出了一套治水三字经——巡、改、疏。

巡河,是每个村(居)都在进行的工作。但是,苗山社区的巡河工作却有些不按常理出牌。“雨天更要巡河、休息天反而要增加巡河频率”,这是苗山社区总结出来的巡河经验。“为什么雨天反而更要巡河?那是因为雨天更能从雨水管道中找到问题。”周娇娥向记者解释道。此外,巡河需要不定期,越是周末越要增加巡河频率。“部分企业会在休息日偷排污水,就像上周日,我们在巡河中就发现一家企业偷排污水。”周娇娥说。

所谓“改”,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源头,并进行改造。除了企业排污改造外,苗山社区还对禹陵江及其支流的雨水管道进行了集中清理和改造,防止因雨水管道污染而造成河道污染。

至于“疏”,则是要在清淤的同时,引活水。禹陵江拥有6条支流,其中部分支流属于断头河,因水流不通而导致水质下降。“我们通过引入活水,将东支16、17、18三条支流串联起来,从而改善支流水质。”周娇娥说。

记者手记

最好的经验来自实践

在多年治水实践中,越城区稽山街道苗山社区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治水经验——“巡、改、疏”治水三字经。短短三字,看似平实,却有着不可言喻的“大智慧”。

自“五水共治”开展以来,各地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治水行动。其中,最好的治水经验往往出自实践。巡河,怎么巡成效更高?苗山社区自有一套方法:即雨天更要巡河,休息天反而要增加巡河频率。

河道如何“治”,既要“改”,也要“疏”。每条河道都有其特殊性,禹陵江的治理难点就在于其沿线居民、企业较多,河道支流也较多。引入活水、打通支流,172个排水口统一挂牌,这些都是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更是“窍门”。

“一河一策”,才能有效治水,才能对症下药。禹陵江从昔日的Ⅴ类水变成现在的Ⅲ类水,无疑是“药方”起了作用。这一“药方”并非出自专家之手,而是来自基层一线治水人员。虽不成体系,却具有实用价值。

治水的方式多种多种,河道的问题也各有不同,关键就是找准问题,找对方法。在这方面,稽山街道苗山社区无疑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作者:本报记者 林佳萍 编辑:黄靖芳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