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的下大路河
本网讯 昨天,记者在一家省级媒体的视频节目上看到,这家媒体的水体观察员于6月20日来到越城区北海街道,探访拍摄下大路河。水体观察员非常认同这条河道的微生物修复和水生植物治污等治理方法,并对水质的明显改善表示赞赏。
不过,就在今年2月份,另一家省级媒体在暗访下大路河时,发现沿河有污水偷排现象,河水显然受到污染,而带回去的水样检测结果为劣Ⅴ类。随后,这家媒体对下大路河进行了曝光。
从批评到表扬,下大路河在短短几个月内实现了华丽转身。对此,北海街道古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林海峰表示,这体现了北海街道的治水决心,也体现了北海街道精准治水的不俗成效。
下大路河起于大江桥,止于迎恩门,全长1.5公里,河道平均宽度6米。这条河道与萧山街河、西小河相连,周边多有古街古巷,是市区的一条主要风景河道。因此,下大路河的水质,一直倍受人们关注。
从3月中旬开始,北海街道就下决心治理下大路河。据了解,这条河道河水受到污染,主要原因在于河底淤泥沉积,水体流动性较差,而且由于截污纳管不到位,沿河排水口有混排现象。对此,街道针对性制订了治理措施,一场剿劣大会战很快在这里打响。
在对河道进行淤泥清除和底泥修复后,又采用连续翻水的方法,加快了河水流动。同时,更为关键的截污纳管迅速启动。上大路老街此前没有完善的排污系统,一些沿街居民平时厨房、洗涤、卫生等生活污水直排河道,使河道污染难以根治。街道联系排水公司,排除万难启动上大路截污纳管工程。根据规划设计,这项工程从解放路口到北海桥,全长近1000米,中间设置日排放能力500立方米的地埋泵站一座,用于收集上大路两侧商户和居民的生活污水。目前,工程进展顺利,总管与支管已铺设到位。
而对河道的生态修复,街道更是想尽了办法。记者在黄酒博物馆对面的下大路河里看到,河边停泊着一艘漂亮的乌篷船。不过,这乌篷船不是用来乘坐游河的,而是一个“微生物工厂”的“伪装”。这种设备运作后可快速净化水质。河道上还安装有高科技的纳米曝气设施,可增加水中溶解氧,消除黑臭现象,并有利于水中动植物生长。
现在的下大路河中,随处可见成片的水生植物,有的还鲜花怒放,非常漂亮。北海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植物既美观,又能降解河水中的污染物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今后,我们还将放养一些观赏鱼,使鱼类与水生植物、微生物在河道中组成平衡的生态系统,增强河道的生态功能。”
记者发现,在下大路河水质治理时,北海街道还不忘提升沿河环境。前段时间,街道对下大路河两岸进行了集中整治,清理沿河居民私自设置的河埠头、洗衣台板和沿河种植物等,并在岸边铺设草坪,栽植观赏花木,整理沿河树木。河岸干净整洁,又有绿化景观,河道自然亮丽起来。
“过去河水浑浊,漂有油污,河边杂物乱堆乱放。现在河水清清,花草满地,看着这条河心里就舒坦。”沿河居民杜大伯说道。
记者从北海街道最新收到的水质检测报告上看到,在下大路河“光相桥”等两个检测点,检测结果皆为Ⅳ类。报告来自杭州一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日期是6月15日。而在此前几次检测中,这两个检测点的检测结果也都是Ⅳ类。这说明下大路河经整治后,水质已获改善,并且保持稳定。
据了解,自今年4月起,街道专门请来三家检测机构,每月两次对辖区内河道进行水质检测,以便于及时了解数据,掌握水质变化动态。
据林海峰介绍,年初北海街道在全区域摸排中,共发现有31个劣Ⅴ类水体。经过“一河一策”全力整治,现在这些水体已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接下去,街道将进一步巩固提升,以实干治水重塑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