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区域新闻 >> 上虞区
梦漫水乡:水秀山明人欣然
——上虞区东关街道农村环境综合提升工程纪略
2017年06月27日 10:29:09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黑臭湖变成美丽湖

“水秀山明何所似,玉人临镜晕螺青”、“移家只欲东关住,夜夜湖中看月生”。

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住东关时,面对满帘湖光秀色时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这里因宋建“东关驿”被誉为“银东关”;这里因千年古纤道而文脉相传;这里,一代宗师竺可桢先生从水乡走向世界;这里因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炼剑备械的“炼塘”古址闻名全国……

千年后的今天,勤劳而坚韧的东关人,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困扰,在当地政府的决策和带领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紧扣清洁、精致、和美“三个家园”联创,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农村环境综合提升战,打造“村村有景”的美丽乡村升级版,重现“梦漫水乡、官驿东关”的美景。

后濠湖 变迁 从黑臭湖变成休闲湖

仲夏的傍晚,后濠湖边公园,杨柳依依,惠风和畅。修葺一新的廊亭曲桥旁,一群半大的孩子来湖边嬉水。这一幅幅温馨的画面,被督查巡河的一位上级领导定格在手机里。

后濠湖位于东关街道中心区域,一座桥梁贯通现在东关菜场和南街路的主干道。后濠湖在东关人的记忆里,是脉脉温情的。湖水清洌,鱼虾成群。一到夏天,大人湖边纳凉,孩子们嬉水,曾是东关中学甚至是上虞区游泳比赛理想的场所。

治理后的高泾村河道。

斗转星移,每天约600吨周边生活污水进入河道,后濠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透明度不到10cm,地表水也长期处于劣Ⅴ类水质。湖中累积的淤泥等污染物,散发阵阵恶臭,成为名符其实的黑臭湖。

“治水,要从源头抓起,全民参与、科学治水。”东关街道党工委书记杨一国认为,城乡双修,就是重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情怀,让群众有获得感。

近年来,东关街道先后投入近2亿元用于“五水共治”,通过标本兼治、长短结合、水岸同治,水环境综合治理、常态化保洁。今年以来,按照“灭Ⅴ减Ⅳ增Ⅲ”要求,东关街道实施区域化与“一水体一策”结合的治理方案,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全面打响剿灭Ⅴ类水攻坚战。后濠湖成为东关街道重点治理水域,全面进行清淤治理。2015年8月,街道引进纳米气泡水体透析技术+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加强对后濠湖的治理。经过3个月时间的治理,后濠湖水质明显好转,氨氮含量为1.3mg/L,总磷为0.22mg/L,水体透明度达70cm。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后濠湖水体水质已由原来的劣Ⅴ类变为Ⅳ类。

与此同时,为确定从源头上杜绝劣Ⅴ类水反弹,东关街道投资1.2亿元,启动新一轮的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提标优化工程。

在高泾村,180户农户生活污水采用厌氧+人工湿地的工艺集中处理。原本乌黑发臭的水经过种满狐尾藻、茭白、荷花的3个自流循环池后,水变得透亮、无异味,达到地表水Ⅳ类水标准。这座生活污水终端生态自流循环系统日处理生活污水达到约50吨。

担山村自行建造终端处理生化池5只。在现场,记者见到,该生化池利用终端池周边3亩花木地的沟渠,让终端生活污水生态池排放的水体在黄山栾树林地里自流循环,利用植物自然生长需要大量氮、磷肥料的原理,对排出的水体进行自然净化,工艺简单,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日处理生活污水约20吨。大西庄村,投入资金近15万元,上马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日处理生活污水约60吨。无论是担山村的生活污水生态净化,还是大西庄村上马的MBR一体化污水处理,经处理后的生活污水都达到了地表水Ⅳ类水标准。

人员沉下去,成效升上来。今年,东关街道围绕建设“创新之区,品质之城”总体目标,在“剿灭劣Ⅴ类水”大战开始后,上虞的“河长制”再次发力,开始向小微水体治理全面延伸,整体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提升。

“无论是治水,还是农村环境综合提升,要在理念更新上达成共识,明确党建+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总体工作基调,强化党建引领新农村建设导向,积极传导重实干示范效应,形成‘哪个村班子战斗力强、干得好,政策项目就优先保障哪个村’的激励倒逼氛围。”东关街道党工委书记杨一国表示,投资1600万元的后濠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即将竣工,全街道三轮地毯式排查146个水体,“一水体一策”,在抓好全覆盖截污的同时,着眼全域化水质提升,抓好区片化清淤、生态化修复、一体化治理及协同式管理。

在确保6月底前剿灭劣Ⅴ类水的同时,东关街道将围绕“梦漫水乡、官驿东关”形象定位和建设理念,抓住高铁落户东关契机,打造集休闲旅游、生态居住、文化体验、配套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独具江南水乡韵味的休闲经济产业带,重现陆游诗中“移家只欲东关住,夜夜湖中看月生”美景。

大西庄村厌氧+人工湿地农村污水处理项目。

村庄 变迁 从脏乱差到恬美怡人

6月22日,上虞区农村环境综合提升重点工作推进会在东关街道召开。各街道(乡镇)代表专程赶赴东关街道高泾村、大西庄村、担山村现场考察生活污水终端生态自流循环提升项目,农村基础设施“拉链路”、“白改黑”路面改造等项目。

显然,这是上虞区对东关街道农村环境综合提升工作的一次高度肯定。

在上虞东关街上,保存着一条长两公里的古纤道。这条古纤道与鉴湖古纤道悠悠相连,古时从上虞曹娥江畔向西一直延伸到萧山钱塘江畔,贯穿整条萧绍运河。

吃过晚饭,家住运河边担山村的李师傅跟往常一样,来到家门口的河边散步。他眼前这条高出1米左右修缮一新的石板路就是古纤道。李师傅不曾想到,随着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条河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然而,早在几年前,这条古纤道杂草丛生,沿途参差不齐的厂房和民宅已将古纤道“吞没”。担山村内道路时挖时填,呈“拉链状”。

拆后利用的轮船江亲水公园。

“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描绘的是水乡绍兴古纤道秀丽的景色,然而现在的古纤道上虞段被破坏得面目全非,铺设的老石板已经断裂或掀翻,多处小桥也破损严重……这是几年前运河申遗时,新华社记者现场踏看后遗憾地写下的一段文字。

近年来,结合“清水工程”三年整治计划,上虞区政府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萧绍运河担山至曹娥江段开展了文物修缮工程。此项工程历时3年,顺利竣工。

申遗成功只是开始,保护没有止境。近年来,上虞区响应号召,开展“五水共治”和“控违拆违”活动,主动挖掘宣传运河文化,通过改善河道水质、优化环境、提高产业水准等举措,全面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的“河长制”管理体系,使运河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文化元素。作为首批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东关街道担山村在村党总支书记姚宝忠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将原终端排放的生活污水收入旁边的花木地里自流循环,对水体进行再净化。担山村作为农村基础设施提升道路改造试点村,今年以来共投入158万元,对2.3万平方米村级道路进行改造,其中主要道路8500平方米进行“6+3”油面化改造,支路14500平方米进行“3.5”油面化改造,6月初进场施工,目前完成95%工程量,本月下旬可全部完工。

担山村有5个自然村,村内道路支路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施工后道路呈“拉链状”,道路质量参次不齐,农户房前屋后路面结构多样化。街村两级创新提出“单价招标按实计量”实施方案,不但避免了工程扰民,而且使工程时间缩短三分之二,成本节省三分之一。

“破长山、穷担山”、“有囡勿嫁担山郎”,这曾是担山村口口相传的俗语,也是周边群众对担山村的印象。近年来,在上虞区、东关街道、担山村三级组织党员干部带领下,担山村新建扩建了长3500米的村主要道路,硬化村内道路35000平方米,新建桥梁14座,紧密联系各个自然村,使得家家户户都能通车;沿河砌筑河坎、修建凉亭,村内3500米的河道砌石护岸,建成长达2350米的省级生态河道。担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穷担山”,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先进村。村支书姚宝忠被评为绍兴最美护河人,担山村生态河被评为绍兴市级最美河道(段)。

担山村仅仅是东关街道在新农村建设和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中的一个缩影,姚宝忠也仅仅是上虞区众多基层优秀党员村干部的代表之一。

“推进基层党建‘全域提升’,外创功能、环境,内强精神、素质,擦亮党员先锋底色,提升全民参与环境综合氛围,这是实现美丽乡村升级版愿景的有力保障。”上虞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这样说。

“白改黑”,村级道路全面提升。

街道 变迁 从“三乱”到“井然有序”

上虞区东关街道东塘村的村民现在有一个习惯,早晚到轮船江亲水公园散步健身。在现场,记者见到宽20多米的轮船江河水清澈,河两岸砌坎整齐,岸边装有青石护栏,护栏外就是两米多宽的游步道。这是东关街道通过一轮轮治理“三乱”,农村环境整治提升,拆后土地利用的成果。在几年前,这条历史上以轮船客运著称的古老河道,却是另一番景象。

作为浙东古运河支流之一的轮船江,其流经的4个行政村中,东塘村沿岸的居住人口最为密集,水环境污染影响也最为严重。

“两边不是菜地就是杂草和堆积物,河坎也是七倒八歪的,周边还有三个养殖场,最大的养殖场有上万只鸭子,沿河还有不少违章建筑。”村党总支书记直言不讳,“在整治以前,轮船江就是一条黑臭河。沿河村民习惯将垃圾倒进河里,只要一到高温季节,河水看上去黑乎乎的,远远就能闻到臭味。”

地处集镇和农村接合部的东塘村是这样,其他村也是如此。不少村庄存在私搭乱建,集镇存在车乱停、线乱拉、摊乱摆的“三乱”现象。

志愿者参与农村环境整治。

“唤醒”轮船江,是东关街道全面落实“八八战略”和践行“两山理论”的号角声。近年来,街道农村环境综合提升,全面启动城乡双修(城镇修补、生态修复)工程和治理“三乱”工作。2015年2月,东关街道投入400多万元启动了轮船江整治工程,对运河附近900米干道以及600米左右的支河进行全面整治。2016年,轮船江再次启动两岸绿化和部分河段清理工程;投资1.2亿元将沿104国道1平方公里集镇范围内企业居民污水全部纳管排放;投资1700万元将集镇所有空中网线入地改造,目前东关街道弱线网线已全部入地……

东关街道在大力推进“三改一拆”、“无违建”创建的过程中,从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环节入手,做到拆建与整治同步,拆违与利用统筹,着力提升拆违工作成效,努力让广大群众在拆违控违推进过程中受益、共享。

东关街道还把治水、整治农村非法“一户多宅”和环境卫生整治,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提升核心内容,全面落实“四有八无”建设标准(有设施、有队伍、有机制、有经费;无暴露垃圾、无破损道路、无乱贴乱画、无脏臭厕所、无破败建筑、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横流、无缺失绿化),做到剿Ⅴ与提升齐抓、清扫与改建并进。

通过按规划建设及临时公共设施、复垦、复绿等方式,在去年农村整治基础上,今年东关街道累计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4.1万平方米,拆后利用11.2万平方米。15个行政村中6个村先行启动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并动工建设。

如今,上虞区东关街道环境整治工作的重心正向找短板、补短板转变,如何做好拆后土地利用的文章就是其中之一。在东关街道高旺村村口,宽广整洁的停车场有序停放着村民的私家车。这里原本是整排的违章车库,既不利村民出行,又影响村容村貌,在拆违控违过程中,街道对违章建筑全部拆除,并对土地进行平整,作为村停车场。

据统计,去年以来,东关街道累计兴建村级公园和体育休闲场所26个,公共停车场55个,较好地满足了群众需求。同时,通过整治、农房调剂和宅基地调配、断头路打通、“路塞”拔除等措施,有效地破解农村建房难、农户出行难、车辆汇通难等问题,实实在在地让周边群众得实惠。去年以来,通过拆违,东关街道累计打通各类断头路73处,拓宽顺畅道路65条。通过拆后整治,该街道共复垦、复绿260余亩,还景于民、还地于众。农村基本资源侵占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绿树成荫、绿植连片的景点随处可见。

上虞区东关街道不仅拆出了公平公正的空间、发展的空间,也拆出了井然有序的美丽乡村景貌和群众满意度。


作者:撰文 张小东 杜静静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