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参保登记,如果要办企服宝,企业还得跑一次电信部门。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跟电信部门沟通,让电信在便民中心设个窗口,这样企业就可以少跑一次了。”6月13日,在一次调研座谈会上,诸暨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马丽学说。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陈剑峰告诉记者,在刚刚结束的对各区、县(市)“最多跑一次”工作的调研中,他发现了一个鲜明变化——各地对该项工作的态度,已从被动应付,变成了主动作为。
几乎整个5月,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黄奇凡每天都会出现在市行政服务中心人力社保分中心。“想让群众少跑,我得先跑起来。”他行走在各个窗口之间,与办事群众攀谈,与工作人员交心,想方设法给自己“找茬”。针对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几个问题,5月24日,黄奇凡驻点市行政服务中心人力社保分中心,全员通宵加班,实行内部整合、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并拆除了阻挡工作人员和办事群众的那道玻璃墙。
柯桥、上虞、新昌、嵊州等地都对经办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了“最多跑一次”服务清单。与此同时,各地人力社保部门通过“一把手”体验、代表委员体验、社区居民体验等换位体验的方式,让改革落到实处。
换位体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更好地发现痛点和堵点,精准查漏,认真补缺。不久前,诸暨市人力社保局组织了一次社区干部体验活动,局长杨永水感触良多,“既发现了我们没看到的问题,也让群众更理解我们的工作。”
6月13日,上虞区便民服务中心社保窗口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首日。
群众坐在休息区安心等候,叫号屏幕上显示着待办人员号码,8个社保窗口内,16个工作人员在前台办理业务,16个工作人员在后台受理,一切井然有序。
“原以为要跑很多次,没想到只跑了一个窗口,花了半小时就办妥了所有事项。”下午3点,在社保窗口办理完生育保险报销,上虞区百官街道陈女士向记者竖起了大拇指。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方便了群众,却对员工提出了高要求。社保窗口老员工俞梦钦原来办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三个主项,现在她的业务内容新增了基本养老保险等另外三项。“新形势要求我们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必须迅速提高。相当于把我们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揉碎了,重新组合。”俞梦钦说。
揉碎重新组合的,除了人,还有办事窗口。
和市局一样,前几天,嵊州对办事大厅、窗口设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合重组,将分散独立的各项业务整合为社保综合、医保综合、其他综合等三大块内容,由工作人员实行一窗受理,不再划分具体事项,力争做到“跑一窗”。
刚刚过去的周末,诸暨市人社局以推倒重来的态度改造窗口,通过“拆改撤并”对现有人社窗口区域进行全盘重建,创新打造了“一窗一中心”模式。改造后,设综合业务和市民卡业务两大区块,综合业务区根据业务类别,将原来九类业务集成为社保综合、医保综合和其他综合三大类别,首创色块管理模式,蓝色对应社保综合,绿色对应医保综合,橙色对应其他综合,使办事群众能直观精准地到达办事区域,确保了群众办事“直线型”一次跑完。
减少窗口的同时,流程也在逐步精简。柯桥区的医保退休补缴业务,原先流程是先到社保窗口办理退休手续,再到医保窗口办理补缴手续,需要跑两个窗口,现调整为在同一窗口办理退休和医保补缴手续,减少了一个环节。
为给办事群众提供更优服务,新昌要求社保窗口工作人员上午、下午工作时间提早半小时。
窗口调整
信息共享变群众跑为数据跑
俞琴苏为啥不用跑就能在村里办理退休手续?
除了诸暨市人社局工作人员蒋大威替她跑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诸暨基层平台与全市数据中心实现信息共享,数据能够直接“跑”到各镇(街)服务中心。杨永水说,这是诸暨夯实“最多跑一次”的基层基石。
“一窗受理”,“一窗”的背后是“一网”。为了让基层群众少跑路,各地纷纷将改革的触角向乡镇、村延伸。依托政务服务网、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代办点,让群众不出乡镇(街道)甚至村(社区),就近可办理“参保登记”、医保社保资金发放等热门事项。
上周四,嵊州人力社保局的“一体化系统”与阳光政务网、浙江政务服务网的两个事项实现数据对接。这意味着,嵊州百姓在家就可以申请这些业务。嵊州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陈玉萍说,7月底前,共计有21项权力事项可以在阳光政务网实现网上办理。
柯桥区人力社保局也正积极将所有社保业务的操作系统受理端口下放到各镇(街)和村社区,群众办理社保业务只需到所在乡镇(街道)或村(社区)申请,由基层工作人员受理业务,并把业务所需资料扫描后,上传至区人社局各业务经办科室,区人社局根据上传的电子档案直接办理相应业务,再由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将业务办结单交申请人。该系统的实施,使该区人社局受理窗口从目前40多个增加到400多个窗口,让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办理业务。
打破数据壁垒、让数据“多跑路”的举措,换来了群众和企业少跑腿甚至不跑腿,也让人力社保系统的工作人员尝到了意料之外的好处。
“譬如办理被征地农民退休手续,以往因为不熟悉流程,通常一个村的村民结伴赶到社保窗口办理,不仅村民麻烦,而且办事大厅人满为患。”马丽学告诉记者,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后,村民不用赶路,不用排长队,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压力也减轻了不少。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对人社系统工作效能的一次考验,是对人社铁军的一次锤炼。从部门跑10米,群众跑90米,到现在群众跑10米,部门跑90米,人社铁军用钢铁般的精神和勇气,跑出了加速度,跑出了群众满满获得感。
一窗受理,内部流转
记者手记
群众思维,让“不可能”变成现实
“‘最多跑一次’刚刚启动时,大家都认为人力社保事项这么复杂,要实现‘跑一次’近乎不可能。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我们就基本实现了‘最多跑一次’。”一位基层社保部门负责人由衷感叹。
从“近乎不可能”,到“迅速成为现实”,改革动力从哪里来?答案随着采访的深入渐渐清晰:群众思维!
“最多跑一次”出发点是群众,通过政府的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解决群众呼声最强烈的痛点、难点;落脚点更是群众,通过改革,最后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群众思维,让“最多跑一次”改革有定力。“最多跑一次”改革需要改变惯性思维,打破坛坛罐罐,打破体制壁垒,向痼疾开刀。难不难?当然难。这场改革,浙江是试点,绍兴首当其冲,无则可循,无例可依。刚启动时,到基层采访,各种抱怨不绝于耳。但是,改革要有担当精神,发展要有担当精神,不能因为难就不做。对此,上级的态度非常坚决,绍兴人社部门负责人的意志也十分坚定。正是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让改革的顺利推进成为可能。
群众思维,让“最多跑一次”改革有动力。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推进,在很多地方,工作人员的态度逐渐从倒逼应付,变成主动作为。促成这种转变,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群众。“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群众不买账”。曾经,这是很多人力社保窗口工作人员的心声,群众能多点个赞,心情就会舒畅很多。“最多跑一次”改革,让群众实现了少跑、少等、少累,他们的一句褒扬、一个点赞,都是真情流露,继而转化为工作人员的成就感,推动改革走向纵深。
群众思维,让“最多跑一次”改革形成合力。“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一场全员行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场改革,光靠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力量是有限的,调动群众的力量参与,乃是事半功倍的良药。在这次人社系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中,“一把手”到群众中暗访、社区干部体验、代表委员体验等各种渠道全部开放,倾听群众最真实的声音,精准查漏,认真补缺。这种群众思维,拉近了部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改革何愁不推进。
改革仍在继续。未来,从哪里改?怎么推进?答案依然在群众中!
各地窗口均进行了一窗制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