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企业总部基地。首席记者 袁云 摄
一个区域的工业投资热情和企业发展潜力有多大,除了市场因素,最重要的往往是当地政府的政策和服务。
来自越城区经信局的资料显示,今年1到5月,越城区在建工业投资项目已达25只,目前实际总投资同比增长100.66%。“小升规”培育上,企业入库率166.7%、填报率146.7%,均列全市第一。除此之外,不少有实力的企业正在排队等候上市。越城工业经济的活力正在显现。
这组经济数据背后的活力源泉,是越城区经信部门以“娘家人”定位,为企业提供的最贴心服务。他们通过创新思维,刷新了服务的新高度,点燃了企业投身实业的激情。
企业长大
关键时刻扶一把
企业的良性发展轨迹,都是由小到大。如何让小企业做大做强,这是越城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小企业变成大企业,第一个门槛就是“小升规”。
去年,越城区完成了26家企业的“小升规”工作,今年初,越城区经信局又以2016年应税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2000万元企业为重点,按目标任务数的1.5倍构建“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在全面摸排基础上精挑细选有潜力、有前景的工业小微企业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现已入库75家。
75家企业每家都有哪些困难?其经济运行情况如何?这些都被一一记录,以便在关键时刻政府出面扶一把。
除了为企业建立起完备的数据库,越城区还建立起“一月一通报”机制,每月对相关镇街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升规企业结构和成长运行情况、培育库建设和监测报表制度执行情况等各项数据进行考核通报。对于有潜力的小微企业,越城区还聚焦“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方向,确定2017年培育180家“专精特新”优质企业目标,引导并推动规模以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业重视技术提升,改善工艺装备,加强基础管理。
为了增强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今年初,越城区还组织政银企对接会,与6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授信总额达400亿元。现场11家企业与6家银行签订授信协议,授信总额达到102亿元。
股改上市
给实惠更给信心
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另一个要迈过的门槛,就是“股改上市”。
相比兄弟区、县(市),越城区培育上市企业的经验并不足。到目前为止,越城区仅有2家上市公司。不过,通过政策引导和强化服务,越城区挖掘出了不少有上市潜力的企业,“京华激光”、“振德医疗”、“奇彩环保”、“环宇建工”等多家企业正在排队等候上市。
“从培育到上市再到上市后的服务,越城区对企业上市有一整套详尽有力的奖励政策。”越城区金融办资本市场科副科长朱轶尔告诉记者。
越城区对准备上市的企业奖励力度不小。比如,拟上市(挂牌)企业当年完成股改的,奖励20万元;企业在股改过程中量化到个人的资产,个人所得税区留成部分全额奖励给个人;企业在改制上市(挂牌)过程中,因会计调整增加利润而增加的税收,越城区地方留成部分给予全额补助。
对于企业上市以及上市后的持续融资,越城区的奖励力度也超过以往。比如,企业首次实现境内上市的奖励300万元;企业新三板挂牌的奖励60万元;上市公司当年实现股权再融资的,按净融资额的2%。奖励;新三板挂牌企业当年实现股权融资的,按净融资额5%。奖励,最高可奖200万元。
朱轶尔说,这些奖励措施,既给了企业以实惠,更增强了他们上市的信心。
记者了解到,绍兴计划到2020年新增上市企业50家,越城区已有5家企业被纳入全市上市企业后备库,分别涉及到现代住建、高端装备、现代医药、新材料、文化旅游等5大行业。通过加强与商务、科技等部门的协调合作,越城区经信局已经将30家企业纳入区上市挂牌后备库。
转变作风
做企业的“娘家人”
更能让这些企业踏踏实实深耕工业经济的,还在于政府部门的贴心服务。
“企业负责人找上门,往往是碰到了很大的难处,我们要当企业的‘娘家人’,不能将他们拒之门外。”越城区经信局主要负责人陶志刚说。
做好“娘家人”的第一步,是班子成员联系服务重点项目制度的建立。5个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全区24个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每个班子成员要联系四到五个。这些班子成员对这些项目每月至少要跑两次,不但要建立感情,还要解决实际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越城区经信局在对企业项目进行审批时,率先提出了“容缺机制”。在这种机制下,企业来窗口办审批,如果缺失的并不是关键资料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可以替代的资料,绝不让企业来办审批的人员再回头补资料,要在遵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能提供多大方便就提供多大方便。
对企业的“娘家人”式的服务,还体现在减少拆改对企业带来的冲击上。
不少企业在拆迁完成后,迫切需要新的土地来安家落户。“我们千方百计给这些被拆迁的企业联系土地,提高拆迁补助,宁可免几年税收,也要把他们留下来。”陶志刚说,最典型的就是灵芝镇,这次15家企业拆迁,现在他们已经为至少5家企业在生态产业园找到了“新家”,其他还在协调中。
“我们要通过服务,让企业找到家的感觉,安心在这里创业和发展。”陶志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