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心 您的位置: 绍兴网 >> 新闻 >> 区域新闻 >> 新昌县
新昌竹编获文化产业界“奥斯卡”金奖
还收获200多万元意向订单
2017年06月01日 15:43:49
来源:今日新昌

近日,在文化部、商务部等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新昌竹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国才与其子刘毅共同设计制作的竹编作品《地震仪》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特别金奖”。

据悉,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中国惟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此次文博会上,“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参赛作品共1963件,共评出奖项623件。其中特别金奖12件,金奖189件,银奖200件,铜奖222件。竹编《地震仪》为此次文博会上,浙江省惟一一个获得“特别金奖”的作品。

5月29日,记者前往中国茶市“青藤轩”采访新昌非遗传承人、新昌县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刘毅,并参观了“载誉归来”的竹编《地震仪》。

竹编《地震仪》以汉代张衡的地动仪为原型,按2:1比例创作,高200厘米,宽128厘米,以竹为原料,手工劈丝,并运用竹丝经纬对换法,综合串丝、翻簧、微雕、精雕、双面雕等技法编制而成。在“青藤轩”,竹编《地震仪》被摆在门口显眼的位置,看上去细致入微又富丽壮观,上面有几条作势欲飞的“龙”,头角峥嵘,圆睁双目,呲牙咧嘴,一下子就吸引了记者。刘毅见状,伸手轻抚龙身上的鳞片,告诉记者:“‘地震仪’上的这八条龙,制作起来是最费时费力的!”

2015年,在制作完成世界最大的竹编《天坛》,以及竹编《滕王阁》、竹编《万春庭》等作品,并屡获大奖后,刘毅决定暂停制作建筑类的竹编作品,并想尝试制作一些有动物的作品。而在之后的一次展览会上,刘毅见到了地动仪的模型,立刻就被上面8条栩栩如生的龙给吸引了。当年9月,刘毅与父亲刘国才等人开始制作竹编《地震仪》,直到2016年4月才完成制作。

“这7个多月的时间里,至少有五分之二的时间用在了这8条龙的身上。”刘毅告诉记者,龙既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吉祥物,更是竹编《地震仪》上的闪光点之一。在制作时,必须根据《地震仪》的尺寸大小,先雕刻出“裸”模型。除了竹编,刘毅还曾获过雕刻类的金奖,在木雕方面颇有心得。然而即便如此,刘毅和他的团队也是在失败一次后,才成功雕刻出大小合适的模型。内部的模型雕好了,怎样用竹编技艺把龙外部的肌肉感、起伏的棱角以及神态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呢?刘毅说,这需要运用到很多竹编的技巧,也有相当大的难度。比如说,龙身上无数片鳞片,就是运用“插毛”的工艺,把篾片一片片安插上去,十分繁琐……

“虽然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但没想到能在文博会上拿到‘特别金奖’。”刘毅开心地告诉记者,除了竹编《地震仪》获大奖外,他的青藤轩工艺品有限公司还在文博会上收获了200多万元的意向订单,可谓是名利双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得益于新昌实施的“走出去”战略,通过“文化+”形式,在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向外推介了新昌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路子,为新昌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实力和活力。

链接:

新昌竹编始于殷商时期至唐宋,吸取百家之长,开始创作一系列精巧雅致、美观实用的竹编工艺品。明清时期,竹编技艺发展迅速,更加注重竹编制品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紧密结合。新昌竹编素以造型优美、编织精巧、实用与欣赏兼备而驰名中外。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模拟造型、竹篾漂染、花筋、蓝胎漆四大工艺特征。


作者:记者 程 哲 编辑:陈文华
 
绍兴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绍兴网(包括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绍兴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绍兴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