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畜牧”养殖场内拆除的种猪饲养设施设备。
昨天下午,在滨海工业区(马鞍镇)绍兴市中大畜牧有限公司内,几位员工正在拆除种猪猪舍里的限位栏和自动喂料机等设施设备。在猪舍外的过道上,大量拆卸后的设施设备被装进了一只只大编织袋里,整齐地堆放起来。
记者发现,偌大的生猪养殖场内,现在已见不到一头生猪。在这家公司的种猪养殖区域共十多间猪舍中,已约有一半被拆除了种猪饲养设施设备,显得空旷而安静。
公司管理人员韩师傅告诉记者,这几天他们正组织人手,逐间拆除猪舍内的设施设备。估计用不了多少天,整个养殖场就会全部腾空,这里很快就可以清理平整了。
这一切意味着,这个我市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场不久后将彻底拆除。而在滨海工业区,今后也不会再有生猪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
“绍兴之最”清养关停
绍兴市中大畜牧有限公司位于滨海工业区的九一丘。记者了解到,这家公司的前身为绍兴县现代农业园区牧场,创建于1997年,算起来已有20年的历史。
这家知名的“万猪场”占地150余亩,员工120多人,年出栏商品猪5万余头,年产值1亿多元。
当天在“中大畜牧”办公楼里,公司总经理沈永平正有条不紊地指挥房屋腾空事宜。他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抓紧处理养殖场内几万头饲养着的种猪和商品猪。5月15日早上,养殖场内最后一批220多头生猪出栏,装车运往江苏,至此场内已没有一头生猪了。
对于养殖场的清养关停,这位在业内非常有影响的生猪养殖经营大户说,苦心经营多年的养殖场一朝关停,心里难免有些惋惜。他说,公司是绍兴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也是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养殖场,“中大畜牧”是浙江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他们采用自动化标准化养殖,这些年来一直大投入治理污染,已经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到了最低。而这里的生猪,经精心饲养,品质超群,口碑一直不错,市场销售一直都很乐观。
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金韶军对这家养殖场非常熟悉。他介绍,“中大畜牧”标准化生猪养殖的规模,在我市算是“巨无霸”,全市只有上虞一家生猪养殖场的规模与其接近。而其生猪养殖技术,也是市内第一流的。
据介绍,在“五水共治”大背景下,绍兴治水决心异常坚定,这几年市内大大小小众多畜禽养殖场被逐渐清养关停。尤其是2014年我市调整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之后,新划定的禁养区范围内畜禽养殖已全部禁养关停,限养区也严格控制了养殖规模,并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如要求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或达标排放。全市原有五六千家生猪养殖场,目前只剩下770多家。这在柯桥区尤其明显,原来当地有上千家之多,现在还在继续养殖的,仅剩9家。
沈永平表示,关停生猪养殖场,事关生态环境保护大计,是优化畜禽养殖业结构的大势所趋,因此他们还是决定忍痛割爱,丢下了这个端了几十年的“饭碗”。
彻底告别畜禽养殖
记者观察到,距“中大畜牧”生猪养殖场仅仅几十米外,西有滨海大河,北有滨海大道。这个养殖场,从主干道滨海大道路过,一眼就能看到。
一位从养殖场旁边骑车经过的当地居民告诉记者,这是他见过的最干净的养猪场,管理非常好,不过,毕竟养着这么多猪,气味总是难闻,特别是热天,附近还是有股臭气。
据马鞍镇副镇长葛越峰透露,其实对是否关停“中大畜牧”,他们也曾举棋不定。滨海工业区(马鞍镇)要治水,要治大气,要改善环境卫生,这么大的生猪养殖场开在那里显然要受影响,群众也有呼声。但是,这家养殖场对污染防控一直十分重视,养殖场内干净整洁,养殖污水也纳管排放,应该说该做的都做到了。
“最终考虑到这个行业特殊,养殖规模又那么大,实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水气环境污染,我们只能痛下决心。”葛越峰说。
据了解,从生态环境大局出发,反复考量后,去年底,滨海工业区(马鞍镇)专门发出通知,关停这家生猪养殖场。随后,清养关停前期准备工作启动。至今年4月中旬,双方正式签订拆迁货币补偿协议。
记者从协议中看到,“中大畜牧”清养关停约定须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7月15日前完成房屋腾空。实际上到5月15日,养场殖清养关停已全部完成,比约定时间提前了一个半月。从目前情况看,房屋腾空时间也可大大提前。
随着“中大畜牧”清养关停,现在的滨海工业区(马鞍镇),已彻底与畜禽养殖告别。葛越峰介绍说,三四年前,这里共有45家畜禽养殖场,其中42家为生猪养殖场。但除“中大畜牧”外,其他生猪养殖场规模均较小,生猪存栏总量也就5000多头。另外,当地还有2家养鸭场,鸭子存栏2万余羽;1家养鸽场,肉鸽存栏2000多羽。在前两三年中,其他畜禽养殖场已先后悉数关停,拆除的养殖棚舍面积达1.6万平方米。
“没有了畜禽养殖,这里的水会更清,空气会更清新。”葛越峰表示,眼下滨海工业区新兴产业日益兴起,蓝印时尚小镇也正在加快建设中,“良好的生态环境,势必会吸引‘大纺织’越来越向这里靠拢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