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云练单套
骑着电瓶车,何新云匆匆赶来接受采访,他把三头牛牵到不远处的黄檀溪滩处吃草,才得空赶来。
初见何新云,只见一干巴小个儿的老头,穿着灰T恤蓝裤子,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同去的应师傅说,脑门亮,眼睛亮,不长肉,这身板就是练的。
他嘿嘿笑笑,只说从自己13岁开始,会拳术的父亲手把手教他打拳,拳、棒、刀、叉等等的套路,如今已经练了56年。有时候在田畈里劳作,想练拳了,就上来,拉开架势,练上一单套(就是拳术)。如今他已经把拳术传给了上小学的孙子。
何新云,诸暨市赵家镇花明泉村武术协会的头儿。今年7月,花明泉村武术培训班又要开张了,届时五六十个学生,将在村文化大礼堂里,接受五六位老拳师手把手的指导。
原先,花明泉村的武术主要在宗族内部传承,不传外。两年前,村武术协会开设国术传承班,眼下外村的少儿来学武,他们也收。
“武术的传承,靠的不是门派,靠的是精神的火种。”何新云解释道。
花明泉村,闻名浙江的尚武村,全村人口3600多,不少村民都会拳头,上至97岁的老人,下至7岁的少儿。
崇文尚武是这个村的最大特色,在村委会资料室里,武术名家何长海与北大校长何燮侯的资料并列挂在墙上。早些时候,花明泉村有公清堂、承先堂两座武祠,两个武祠之间常相互切磋、交流。
今年元宵节这天,在村文化大礼堂里,震天的锣鼓敲起来,花明泉村村民表演赵家拳棒开始了,大小拳师上台表演了枪、刀、流星、叉、单套等;后半场以串阵表演开始,分为3种阵法,分别为边笆阵、元宝阵和十字阵……台下挤挤挨挨的都是村民,掌声叫好声不绝,整整两个小时。
花明泉村赵家拳棒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据《檀溪何氏宗谱》记载,五代时,赵家镇泉畈村何氏始祖何茂在吴越国任轻车节度使,这是一个军事将领,从山东青州前来任职,这被后人视作是何氏尚武风气的先河。
在千年历史中,赵家拳棒不断发展,穷尽几十代武师的智慧,糅合了各家之所长,最终形成了庞大的武术体系。现在,光是拳术尚存18套,主要是花明泉村、泉畈村、山口村3个村继承了赵家拳棒。
为什么现在花明泉村名声在外?这与何长海分不开。
何长海(1912年-1981年),花明泉村人,后徙居杭州。20世纪后半叶浙江省武术界泰斗和领军人物,著名武术家,“武林活拳”创始人。
1935年,俄国大力士马嘉乐夫来华献技,他人高马大,力大无穷,擅长摔跤和西洋拳术,来杭献技张贴海报,挂横幅上书“与猛牛角斗”、“与中国大力士角斗”,公然蔑视中华、侮辱国民。马氏此举激怒杭城武术界人士,大家公推何长海挑战马氏,何长海慨然应允,且一举打败了他。
电影《武林志》里的武术宗师东方旭打败俄国大力士,原型就是何长海。
这辉煌一幕,成为村人永远的自豪与骄傲,直到今天,随便找个村民问问,都知道何长海其人其事。
武术有武道,这里面更多的是有血有肉,又有高贵的精神传承。
如今,在花明泉村,拳术被村民恭敬地称为国术,它的功能从实战比武,到如今的强身健体,或者作为一种表演艺术。何新云、何增安、何汉章、何天京、何夫明等拳师经常被邀请去表演,踢两趟腿,练套家伙,翻几个跟头。
只是,头顶着会长的光环,何新云有时在家练完单套,忧心也会涌上心头:省级“非遗”赵家拳棒,村子里靠他们几位年近古稀的老拳师硬撑着,再过10多年,谁来接棒呢?眼下少儿习武要铺的地毯、演出打出的横幅、培训产生的电费都是他们自掏腰包。
“这个经济社会里,传统‘非遗’要传承,有时候也离不开钱字。”何新云说完,回头要伺候他的牛去了,3头牛才是维系他一年的生计所在,也是他传承武术的本钱。
也许,武术、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从来都是境界决定高下,而没钱也要传下去的坚持,是花明泉能够成为武术村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