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进入污水处理池,经一系列处理后排入河道,这样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在我市农村很普遍。然而,记者昨日在上虞区东关街道却发现,该街道高泾村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河道前增加了一道“关卡”——让生活污水在3个长满绿植的自流循环池“逛”一圈,结果,氨氮、总磷等含量均大幅下降,其中氨氮由43.9mg/L直降到3.34mg/L,污水处理效果明显。
自流循环池是东关街道高泾村的创新,用该村党总支书记王张明的话说,是“土法上马,效果蛮好”。高泾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始于2015年年底,采用的是农村普通的污水处理方式——厌氧+好氧+人工湿地的处理工艺。记者在现场看到,长满燕尾草的生态池里,经过处理后的污水仍有轻微的臭味,水体也有点发黑。
“经此处理后的污水虽然达到了生活污水排放标准,但离更高标准的污水治理还有差距。”东关街道农办有关人士介绍。在街道农办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高泾村建造了这3个自流循环池。记者看到,在污水处理池不远处,3个共占地约3.5亩的自流循环池已开始工作,其中2个池已长满了水葫芦,另一个池的莲藕也已种下。在这片水草下面,流动的便是从污水处理池里流出来的污水。
3个自流循环池看似简单,却暗藏“机关”。污水南进北出,且入水口低、出水口高,以利于水的循环流动,“污水进来后,可以在池子里荡一圈,使水中的氨氮、总磷等被水葫芦充分吸收。”东关街道农业副主任谢江军介绍,氨氮、总磷都是有机物,用植物来吸收效果好、成本低。记者看到,从第2个循环池流出来的水颜色透亮,无异味,水质明显好于污水处理池里的水。
上虞区水务集团提供的检测数据也证明了自流循环池的效果:高锰酸盐指数从11.6mg/L减至6.10mg/L,氨氮从43.9mg/L减至3.34mg/L,总磷从2.79mg/L减至0.715mg/L。而此时,自流循环池使用仅20来天。东关街道党工委书记杨一国表示,高泾村的自流循环池模式经过试行后,将推广到整个街道。
记者了解到,东关街道十分注重生态化修复,对河道不砌岸,恢复河道自然岸线、滩涂和滨水植被群落;在河道重点节点、小微水体中培育种植荷花等净水植物。目前8个村、社区分散式播种莲藕2000公斤,污水治理与村庄美化同步进行。